Tuesday, July 22, 2008

Sunday, July 6, 2008

法拉盛的法轮功

1. 法轮功在法拉盛市中心恒通银行上面搞了个办公室, 名曰:“全球退党中心”



2. 法轮功宣传员手举广告牌,见有人拍照,便用牌子挡起脸,看来斗争经验十分丰富






3. 法轮功宣传员的地摊广告牌,手里拿的是大纪元时报



4. 又一宣传点,牌上口号甚是惊人



5. 这位很是大方,见我拍照,专门摆了个袈式,不知道是大法第几招


Wednesday, June 25, 2008

馋猫在法拉胜

http://wangyan8518.spaces.live.com/blog/cns!B245C912ABFC4945!1113.entry?397f8150

前面几天在曼哈顿玩累了,所以到法拉胜的时候就只有一个念头:我就在这儿吃,哪儿也不想去,反正也累得走不动了,嘻嘻!

法拉胜中餐一霸,川菜馆最推荐的有三家,“膳坊”和“川霸王”都在37th,还有一家叫“朵颐”,个人推荐膳坊,够味又便宜,招牌菜有蒜泥白肉,成都凉粉,豆瓣鱼等;川霸王在半地下,属于经济实惠的那种;朵颐没去过。这三家川菜馆口碑都不错,喜欢吃辣的朋友可以都试试。

早点小吃类,网上有人推荐“天津狗不理纽约分店”,其实早就搬走了,不过在那附近开了家“南北和”很不错,芝麻大饼,豆浆豆腐花(甜/咸),小笼包,个人最喜欢那里的酥饼2/$1.99,相~当~不错;小笼汤包最好的是37th的“鹿鸣春”,在地铁站的另一边,那里的蟹粉小笼包8/$6.5和普通小笼汤包都很好吃,进去你就会发现每桌都有小笼包还有炒饭,价格偏高一点。还有“人人小馆”的肉夹饼也不错,其他一般;据说“上海滩”的小笼包也还行而且便宜。这几家都是上海菜或者江浙馆子,我对他们的菜一般,小吃不错!还有人人小馆斜对面和金山超市对面有两个“联合”或者“小吃一条街”,就是一个个小吃小滩那种,在那些小滩也能找到些便宜又好吃的风味小吃,比如凉皮,肉夹麽,驴打滚,各种凉菜卤菜等。我们还试了三岔路口(公共图书馆)附近一家韩国店的豆腐煲,挺不错,有点贵$8.99,不过早餐豆腐煲特价$5还送米饭泡菜。还有街边羊肉串,那是好久没尝过的味道,$1一串,沿main st在37th和Sanford之间基本上每个十字路口一个羊肉串小滩,他们每天中午左右出滩一直卖到午夜,这个是非吃不可的呀!

法拉胜很多卤味烧腊店,那一只只鸡鸭油光水滑的,看起来就很有食欲。烧腊比较推荐的是main st上和金山超市隔一条街的“东王朝”(烤鸡烤鸭),不过我们去的时候那服务员大嫂态度特差,一气之下没买,其实其他几家店也不差,不然在法拉胜也混不下去呀。卤味(卤牛肉,牛筋,鸭翅等)比较推荐的几家都在三叉路口,比如新中国城超市附近的“龙腾” 和“潮坊”,马路那边中美超市附近的“阿恒”和“富记”,还有刚才提到过的“联合”里面的小滩也很不错又挺便宜。

饭后逛逛中国超市,买点水果吃,顺便买一些零食之类的带回去。超市当然是逛大的,越大东西越齐全,而且新鲜便宜。推荐“新中国城超市”的水果和蔬菜,便宜又新鲜,我在那儿买了不少水果吃,还带了些新鲜龙眼和黄金瓜回来;每次去DC我都会去去那边的“金山超市”,不过法拉胜的金山似乎生意不是特别好,于是想这里肯定有更大的超市;果然,找到一个更大的“中美超市”,里面东西很齐全,买了些龙须酥,应子等在匹兹堡买不到零食;还有“香港超市”也挺不错,就在鹿鸣春对面,明显比那些中国超市干净整齐得多,逛起来感觉很舒服。

法拉胜不少点心店,熟悉的新鲜面包香,忍不住买了一个吃,还带了几个面包和月饼回,嘻嘻!我比较喜欢“飞达饼屋”的面包,“大班”看起来不错也有人推荐,月饼是在另一家叫什么美买的,好吃不过挺贵的,很小的$1.5一个,大的月饼一个$4.5。



这趟纽约行最大的收获就是满足一下我的胃,hehe。总结了以上信息供以后去NY玩的朋友参考,大家都得吃好玩好呀,吃好最重要啦,哈!



附:"故乡味" 1049 2ND Ave (55th-56th ST)Manhatten, NY 10022; Phone: 212-355-5855

“膳坊”37-07 Prince Street 1H, Flushing, NY 11354; Phone: 718-359-1601

“南北和”135-25A 40 Road, Flushing, NY 11354; Phone: 718-886-8829

“鹿鸣春”136-21 37th Ave, Flushing, NY 11354; Phone: 718-539-3838

Sunday, June 22, 2008

法拉盛(Flushing)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6%8B%89%E7%9B%9B

法拉盛(Flushing)是美國紐約皇后區境內的一個區域;近年來逐漸成為亞洲裔移民——特別是來自台灣、韓國、中國大陸等地的移民——聚居的地方,並發展出具有濃厚東亞風味的商圈。

在1989年紐約市的市區合拼前,法拉盛是位於皇后区的一個小鎮。在紐約地鐵7號線通車至法拉盛之後,它己成為擁有龐大華人及朝鮮族人的商業及住宅區(詳見唐人街)。自九一一襲擊事件的破壞後,住在曼哈頓的華人紛紛遷到法拉盛,所以該區的曼哈頓華埠規模己超越曼哈頓。另外長島鐵路的華盛頓線亦在法拉盛有設站。


美国独立之前
在欧洲人移民美国之前,皇后区北部被说阿尔冈昆语的“Matinecoc”部落印第安人居住。[1]

法拉盛這個名稱來由十七世纪荷蘭殖民人士提出。纽约地区当时名称为新尼德蘭(New Amsterdam)是荷蘭的殖民地。原始的法拉盛村是在1645年在荷兰西印度公司管辖下建立的。該名稱源自荷蘭西南方的一個名為弗利辛恩(Vlissingen)的城市。当时,弗利辛恩市是荷兰西印度公司的主要港口。

据说弗利辛恩的意思是“盐草原”,而且很适合形容当时法拉盛湾的潮水。现在法拉盛的拼写“Flushing”是弗利辛恩(Vlissingen)的英语音译。[2]

当时,村里主要的居民是英国移民,包括法拉盛著名历史人物“江邦”(约翰·邦恩;John Bowne),他后来领导了反对虐待贵格会的运动。那时的彼得·史岱文森领导的荷兰殖民政府不允许贵格会公开做礼拜。即使到現在,仍然可以在紐約市的法拉盛區找到昔日贵格会人士的蹤跡,例如位於邦恩街(Bowne Street)上江邦的住宅(John Bowne House)、邦恩街社區教堂(Bowne Street Community Church)、以及北方大道上的法拉盛贵格会会堂(Flushing Quaker Meeting House)。于此宗教运动而诞生的是美國權利法案宗教自由法案的前身《法拉盛抗議書》,在1657年12月27日於法拉盛簽署。此运动最后迫使管辖法拉盛的荷兰西印度公司允许居民宗教自由。

在美国革命时期,法拉盛被英国军队占领。


建国至十九世纪

1891年的法拉盛城区地图。1785年,富有的贵格会商人的住宅“金士兰庄园”(Kingsland Homestead)现代变成了皇后区历史协会。[3]

北美的第一批商业苗圃就是起源于法拉盛地区。最大的三个苗圃为Prince、Bloodgood和Parsons苗圃,其中两个被现在路名而纪念。凯辛娜公园(Kissena Park)北部是当时Parsons苗圃的所在地,至今公园里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异国树木。凯辛娜大道(Kissena Boulevard)上的许多交叉路是由当时苗圃里的树名而来:Ash(梣)、Beech(山毛榉)、Cherry(桃)……Poplar(杨)、Quince(温柏)、Rose(蔷薇)。曼哈顿建立中央公园时,许多树就是从法拉盛的苗圃而移植。


二十世纪至今
法拉盛也是好莱坞的一个先驱。北方大道与缅街交叉口的雷电华剧院(RKO Keith's Theater)是十九世纪初至中期美国著名的杂耍剧剧院,曾经有著名演员米基·鲁尼、马克斯兄弟和鲍勃·霍普出场。1990年代初期,此剧院被开发商拆毁。由于已被政府标为古迹,开发商被起诉,开发终止。至今此古迹像抛弃建筑。[4]

许多名人之前也在法拉盛出生或长大,里根总统的第一夫人及女演员南希·里根在1921年出生于法拉盛。

纽约市的两次世界博览会是在法拉盛的法拉盛草原公园举办的。1939年的博览会展示了广播电视,当时播放了罗斯福总统的演说。1940年7月4日,两位纽约市警察在英国展览馆里检查可疑包裹时被包裹里炸弹炸死。[5]1940年代,联合国总部大楼完工之前,纽约市展览馆是联合国首脑会议的地方。1947年以色列成立的投票是在此主办的。现在纽约市展览馆被皇后区艺术博物馆使用。

1964年的博览会展示了福特野马车。公园里的地球仪也就是为此博览会建立的。天主教教皇保罗六世参观了此博览会,他也是首次访美的天主教教皇。在他行程期间,教廷在博览会展示了米开朗基罗的著名作品《Pietà》。[6]之后此展览场地被纪念碑所纪念。

美国网球协会国家网球中心避暑于法拉盛草原公园。网球场是1964年世界博览会留下来的建筑。每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是在此举办的。


人口
法拉盛拥有一个兴旺的商业区和巨大的住宅区,包括很大的华裔和韩裔人口。根据《纽约》杂志的报道,法拉盛是美国第二大唐人街。[7]法拉盛55%的居民是亚裔。法拉盛已有许多西班牙裔、非裔、印度裔和东南亚裔(大多菲律宾裔),还有长久居住的白人。


治安
法拉盛的犯罪率从1990年来下降了很多,同步与纽约全市的犯罪率。最近几年,法拉盛见到了少数的街头暴力,包括帮派有关的刺伤和射击。2000年,缅街上的温蒂快餐店里5名职工被凶手射死。[8]

由于社区里的MS-13帮派与纽约市其他帮派(血帮與瘸帮)的竞争对社区里造成了许多问题。2006年圣诞前夕,一名15岁的男孩在他家门口被枪杀。[9]2007年5月19日,在邦恩街上一名21岁的男子被枪杀。[10]两次枪杀都被怀疑于MS-13有关。

社区里也有不少的亚裔帮派。


教育
皇后学院是纽约市立大学中的一个比较大的大学。纽约市立大学法学院就在皇后学院边。

社区也有许多高中,如江邦高中、罗伯特肯尼迪高中、法拉盛高中、和市重点地汤森哈里斯高中。私立高中包括圣十字高中,圣十字高中在当地中学里篮球和美式足球较强。

法拉盛高中的建筑建立于1912至1915年是一所独特的哥特复兴建筑。1991年被纽约市政府列为古迹。[11].

部署在缅街和凯辛娜大道交叉的皇后图书馆的法拉盛分点是全纽约市最大的图书馆分点。此图书馆已成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社区资源。图书馆经常主持公共活动。现在图书馆的建筑是由波尔斯克伙伴建筑师事务所(Polshek Partnership Architects)。这是此图书馆的第四次重建。图书馆原来是十九世纪末美国钢铁巨头安德鲁·卡耐基捐献的。


交通

7号地铁法拉盛站法拉盛擁有許多新住宅及商業建築,並發展蓬勃,展現很多具創意的建築設計。橫貫法拉盛的主要街道包括:缅街(Main Street)、羅斯福大道(Roosevelt Avenue)、北方大道(Northern Boulevard)、王子街(Prince Street)、联合大道(Union Turnpike)、帕森大道(Parsons Boulevard)、凱辛娜大道(Kissena Boulevard),以及164街(164th Street)。

法拉盛商业区是皇后区北部的一个重要的交通中心。商业区有纽约市地铁的纽约地铁7号线和长岛铁路的华盛顿港线的连接。地区也有十几路纽约大都会运输署和私人的公交车。拉瓜迪亚机场只需十几分钟的车行。州际678、州际495和大中央公园道路都从法拉盛附近经过。

在1928年地铁修到法拉盛之前,法拉盛的商业区中心为北方大道与缅街。那时的北方大道与缅街交口是许多有轨电车的车站。


著名景观

法拉盛草原的博览会地球仪。缅街和罗斯福大道交叉口地区是所谓的亚裔商业区。此交叉口包括一家老海军连锁衣服店和一家梅西百货店。

法拉盛含有许多合价的异族风味餐馆。中国菜烹调可以在王子街附近找到。韓國料理可以在北方大道上找到。大学点大道上有一些拉丁美洲的餐馆。

法拉盛主持世界级体育运动会。法拉盛草原的谢亚球场是纽约大都会棒球队的主队球场。美国网球协会的国家中心也在法拉盛草原。每年夏天,美国网球协会主持美国网球公开赛。

法拉盛的历史市政廳位于北方大道靠近缅街,现在用于音乐厅和文化中心。其它纽约市列为古迹的建筑有江邦的住宅、金士兰庄园、1694年建的法拉盛贵格会议屋、法拉盛高中、1854年建的圣乔治教堂、黑人发明家拉提摩尔(Lewis Latimer)的住宅、雷电华剧院、和1964年世界博览会的象征地球仪。江邦住宅北边的一棵山毛榉树种于1847年也曾经是纽约市古迹,但是此树在1998年死了,死于151岁。现在新的一棵树开始发芽。

世界博览会剩下的其它景点包括皇后区艺术博物馆、纽约科学馆和皇后区动物园。皇后区艺术博物馆保存一套纽约市1960年代建筑的缩尺模型。除了博览会的地球仪,公园里也有许多其他的博览会展示的雕刻。两颗显示二十世纪中期生活的时间囊被埋在了博览会公园的地底下,为了五千年后打开。

皇后区植物园位于缅街,从1939年世界博览会开放后一直营业,免费让游客进出。植物园保持着法拉盛地区苗圃时期的园艺传统。

当法拉盛抗议书被签订时,法拉盛成为了美国宗教自由文化的起源地之一。当代法拉盛地区收容许多不同背景的宗教。北美最大的一个印度教寺庙部属于法拉盛。[12]


奇事
凱辛娜(Kissena)是凱辛娜公园里的湖泊之名。当时的园艺家Samuel Parsons命名此名。名字来源于印第安语言里的奥吉布瓦语意思是“冷水”。现在,法拉盛地区的很多地名都被称为凱辛娜。[13]
据说摇滚乐团KISS的名字是1973年他们在皇后区演出后,按照凱辛娜(Kissena)名称所起名的。
现在凱辛娜公园的狭窄段落是原用于铁路地役权的土地。

1 Matinecoc Indian History.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s, 1906.Access Genealogy.com(2006年).於2007年7月5日查閱.
2 New Netherland Virtual Tour.New Netherland Institute.於2006年12月23日查閱.
3 Kingsland Homestead.Queens Historical Society.於2007年7月5日查閱.
4 Collins, Glenn(2004年2月25日).Place of Escape May Survive, Behind Glass.纽约时报.於2007年7月5日查閱.
5 Death at the Fair.时代周刊(1940年7月15日).於2007年7月5日查閱.
6 Address Of The Holy Father Paul VI.教廷(1965年10月4日).於2007年7月5日查閱.
7 Lange, Alexandra(2006-06-05).Flushing in 2016.New York.於2007年7月5日查閱.
8 陈凤丽(2000年06月09日).纽约频出惊人案 华人老实先遭殃 命案逼华人处处当心.环球时报.於2007年7月5日查閱.
9 Sullivan, C.J..“Gang Slays Teen”,2006年12月25日.于2007年7月5日查阅.
10 Stirling, Stephen(2007年5月24日).Gang feared in Flushing man's death.Times Ledger.
11 Freedom Mile.The Queens Historical Society.於2007年6月15日查閱.
12 Om Sri Maha Vallabha Ganapathiyea Namo Namaha
13 凯辛娜公园碧湖映绿荫.世界日报(2005年7月29日).

纽约克莱蒙特大街的的中华三宝

http://bbs.creaders.net/life/bbsviewer.php?trd_id=261831
纽约克莱蒙特大街的的中华三宝

林晓

纽约的克莱蒙特大街是位于百老汇的西面一条内街,它的南端是直通哥伦比亚大学正门的一百一十六街, 北端是哈莱姆区的边缘一百二十四街. 这条很短的街上却有着几处很有名气的地方. 第一是河边教堂, 在哥大的校园里就可以看到他钟楼. 第二是哥大的芭娜女子学院. 她的名气来自于许多名人政客的夫人都是出自于这里. 据说许多贵族家庭都把女孩子送到这里, 其目的倒不是成为学者名流, 而是成为学者名流的太太,因为几条街以外哥伦比亚学院的男生们, 是注定要领导世界新潮流的.当然也有例外, 象复旦大学的前校长谢希得, 就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名流的. 第三是曼哈顿音乐学院, 这一个和朱丽亚音乐学院齐名的世界最高音乐学府. 再往北是国际学生宿舍, 住得起这里的学生可不是来自一般的人家的外国人, 他们的父母大多是世界各国的显贵们.

我从一九八三年搬到这条街上的一百一十四号, 房东叫小唐是一个台湾来的中国人, 思想却非常左倾, 比我们大陆来的要革命多了, 据他自己说曾参加过保钓运动. 第一天他告诉我, 这一百一十四号, 曾经住过革命志士闻一多. 好象我也会成为革命志士, 而他是不愿向未来的革命志士多收费的, 所以房租之低是绝对找不到的. 搬进去的第一个周末邀请我去吃晚餐, 跟我说了许多当年毛主席是如何的好,而对邓小平却颇有微词. 自然我们的观点有些相冲突. 幸亏已经签了租约, 否则非赶我走不可. 从此除了收房租, 再也不理我了. 他的一班朋友都在联合国做事, 说是周总理把联合国属于中国的位置都给了他们这些爱国的台湾人. 他在百老汇和下城各开了一家叫东方红的商店, 在那里还可以找到毛主席检阅红卫兵的宣传画.

这条街的四十六号到五十八号是哥大的教授公寓, 吴键雄和李政道就住在里面. 早晨去学校路过这里, 偶尔会遇见他们, 以后面熟了, 见面就恭恭敬敬地叫一声"李先生"或"吴先生". 我的同学吴缅告诉我, 吴键雄是当年吴大帅吴佩俘的侄女儿, 他的先生袁家骝则是袁世凯最宠爱的一个孙子. 据说有一次她们夫妇回国访问, 周总理接见了他们, 袁家骝要去拜祖坟, 看到他爷爷的坟上立着一个碑上面写着"窃国大盗袁世凯",问总理能不能把这个碑拿掉, 总理无可奈何地说, 这是国民党立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 至于吴大帅, 虽然"红灯记"说他是"洋鬼子走狗", 还是很受许多老北京人尊敬的. 因为日本人占领北平后, 曾让他出来为日人主事, 吴大帅宁愿被杀头, 也不愿出面为日本人做事. 吴键雄是一位很和蔼可亲的老太太. 很多人都为她没能那到诺贝尔奖而感到不公, 因为贝达衰变的实验是她做的. 至于李杨, 只不过因为他们的两页纸的论文与泡利相左而震动物理学界. 难怪杨振宁常说, 诺贝尔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不过吴老太太并不在意, 她为李杨都感到骄傲. 她是一位在科学界倍受尊敬的老人.

在这里还曾住过几位有名气的中国人, 一位是冯友兰, 他是第一个把孔子的哲学传到西方的人, 他的博士论文至仍是哥大东亚图书馆的重要收藏. 一九八三年他再次访问哥大时, 受到了隆重的礼遇. 我也请他在我的英汉科技辞典上签了名. 另一位就是胡适了. 胡适的哲学贯穿东西,四九年以后, 一直在哥大任教. 据说胡适和毛泽东是老相识了, 那时毛在燕京大学的图书馆当管理员, 而胡适已是月薪几百大洋的著名教授.时过境迁, 人世沧桑, 转眼毛泽东成了中国的领袖, 这回轮到胡大教授回拜毛先生. 胡适并不想留在美国, 那时很多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想回祖国. 所以胡适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说想回去为新中国效力, 仍去北大任教. 毛泽东回了一封信, 信中说了一句, 先生回来, 非常欢迎, 中国要胡适, 但不要胡适思想. 胡适后来回信说, 没有胡适思想就没有胡适. 他终于没有回去. 在哥大的东亚图书馆里, 有一尊胡适的半身塑像, 被称为纽约上城的中华三宝之一.

被称为纽约上城的中华三宝之二的是李鸿章亲手栽的一棵树, 也与克莱蒙特大街有缘. 其实它就在克莱蒙特大街上国际学生宿舍的后面. 李鸿章是在美国的南北战争以后访问这里的, 那时来美利坚合众国可不象现在这样方便, 这位大清的钦差大臣是坐了几个月的轮船才到达太平洋的彼岸的, 意义自然也非同一般. 留着长辫子的华侨们感动极了. 我想李鸿章的访美对美国人后来的中国情节有着深远的意义. 至于以后人们骂李鸿章卖国, 多少觉得有点对他不公. 他签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时候, 也是事出无奈.那些在战前高喊爱国的王爷的义和拳爷们, 是从来不把他们将会被战败算计在内的. 这样的中国军人和愤青今天又何尝没有? 李鸿章这位鞠躬尽瘁的大臣不过是来收拾一个国家的烂摊子罢了.

李鸿章的树是栽在格朗特将军记念馆的后面的. 格朗特就是那位在南北战争中打败南方的李将军的统帅. 李将军虽是格朗特的手下败将, 格朗特对李却是非常的尊重, 从而借助李的威望和德行, 终于平定了南方.格朗特在林肯死后曾任美国总统, 但是他的晚年很凄惨, 欠了一屁股的债, 以至美国人觉得很对不起这位功勋卓著的前总统. 从此美国立法,每一位美国总统在他卸任后, 都享受他们在任时的一切特权和待遇. 我曾把这个故事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人民日报, 是说中国人也应该觉得对不起死的时候用一张芦席卷着埋掉中国的前国家主席. 这篇文章当然没有被发表, 可是三个月后, 我收到了一位夫人的来信, 说她读了这封信, 非常感动, 以这位主席的在天之灵, 表示深深的谢意.

多少年过去了, 每次再回纽约, 都喜欢在克莱蒙特大街走过一个来回, 街上仍然只有一百二十四街那唯一的小杂货店, 再也见不到吴老太太和蔼慈祥的身影了, 她在多年前就与世长辞了. 突然想起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 当你把课堂里学的东西基本上都已忘却, 而留住的只剩下一些故事的时候, 你就可以称得上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了.

克莱蒙特大街, 希望你和我同去那里做客.

我在美国与应招女郎的经历

http://www.tycool.com/2004/05/18/00030.html

仔细算来,自己也算是匹老狼了。 沧海为水,我现身在北美, 在这里第一次买春, 和最难忘的销魂夜是无论如何要写的。 那就先从第一次开始吧。

【买春地址】:xxxx Ohio, super 8 hotel
【验证时间】:2004年5月9
【服务项目】:所有我的想象和癖好
【小姐数量】:1
【小姐素质】:The best of best
【环境设备】:OK
【营业时间】:下午
【价格一览】:$175 per hour
【安全评估】:99
【卖春细节】:听我慢慢道来,

自从只身来美, 旱情日益严重。 虽然经常雷电交加, 但从未有过实质性的润泽。 原因有三: 首先学业繁重,每日精疲力尽,加之人地生疏,不好贸然行事。 在者,经济十分拮据,北美的洋妞收费基本与当地的律师相等, 要想知道当地行情,只需给律师行打个电话,询问法律咨询的收费情况。 听来比较滑稽,但是事实。细品也有道理。除以上原因外, 重要的是因为本狼比较挑剔。 北美的风尘女子绝大多数是净过体的(shaved) 要想找到天然xxxxx, 难上加难!!而 本人又偏好欣赏xxxxx。 所以迟迟未能如愿。也好,这样准备工作便格外的扎实。

脱衣酒吧去过很多次,洋妞的身材是绝对没得挑。本人又喜好高大丰满的,所以早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北美将狼命生涯搞个小高潮出来。酒吧出入越频,我的旱情越重。10 美元的腿间舞(lap dance)经常搞得我心猿意马。 喷薄欲出的肉体近在咫尺,但就是不可亵玩鄢, XXXXXXXXXXxxxxxxx.

四月一个周末, 实在是百无聊赖,又 进了亚虎的本地聊天室。 收到(xx_blue eye_xx)的IM, 攀谈起来。闲谈中得知该女留有xxxxxx。 随既要了几张照片, 果然不错。当即点了$20的cam show,果然xx盎然,吾大喜。 此女身在Dayton但定期在本州几大城市巡游。是个(escort)伴游女郎。下月初将来本市。长话短说,转眼到了5月,其间,我们又有长聊几次,两次cam show 慢慢道有相熟的感觉。

5 月7日 晚收到电邮,曰:9日到你市,逗留两日,当日下午和11日晚有时间。随即回复。 本狼一向胆大心细,临出门点了一份外卖带上,以防她是警察的诱饵, 也好佯装是送外卖的走错了门。 其是担心是多余的,毕竟有过几次cam show 不过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凡事留一手绝对不吃亏。

开门的小姐比我在cam中看着还要高,按我的要求穿牛仔裤和体恤。 刚进门就给我一个拥抱, 并说很想念我。 典型的girl friend style加上在cam上就有过几次云雨,彼此到不感到尴尬,感觉很好。喝了一听可乐后,按谈好的程序, 我先去洗澡。非常理解这一程序的必要性, 我必须在她面前先裸体,她倒是满懂法律的。匆匆 淋浴便回到房间,将我的“礼物” 放到桌子上。

她是我的了。 并不急于让她脱衣, 180 的个头跟我不相上下。 轻拥入怀,将头埋入耳后金发中,淡淡的清香让我晕眩, 毕竟是头一次上洋妞,有些激动,发抖。慢慢下滑,我跪在地上,xxxxxxxxxxxx(此处省略200字). 足有30 秒, 我透过她的两腿呼吸。 洋妞又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干净,任何一个生活在北美的恐怕都会有同感。 隔着牛仔裤,我给她的xxxx深深一吻。

我斜靠在沙发上,她开始脱衣, 一切都是按造我们以前聊天室约定好的程序进行。脱下上衣后,她背对着我,扭动腰肢。丰满的 臀部盛在低腰的牛仔中,离我的面部越来越近。举手托起,嘴里却说: keep going. You are so great! 坦率的讲,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属于我的,真实的xxxxx.不是我打击国妞, 如果我眼前的这个 可以打 10 分,那末, 我在国内见过的最好的只能有7 分. 洋妞的胯股宽,曲线明显,丰满肉感,上翘,最重要的是腿长于上身. 看起来是那麽协调. 我总觉得洋妞的肚脐可能是在黄金分割点上.

我让她双膝跪在床上, 双手支撑,作出大家都不陌生的翘臀式 .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此处省略800字). 反正我买的是时间.

3 分钟后,她清理完出来, 直接坐到我的肩头. 我开始一丝不苟的xxxxxxxxxxxxxxxx(此处省略200字)说实在,洋妞是干净,看了就想上口. 然后开始69.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此处省略1200字)

时间还有, 很快恢复理智。Amanda 开始为我表演xxx. (此处省略900字).彼此相识一笑. 我佩服她的敬业, 也许是我们因聊过天而少了不必要 的尴尬, 亦或是想拉我做个回头客, 再不就是想为我这个稀有的, 来自古老神秘国度的” 飘族人” 展现盎格鲁后裔的热辣性感和对性的诠译. 我给她的态度分打115 分.xxxxxxxxxxxxxxxxxxxxx(此处省略200字) 她也佯装配合的达到高潮, 我并不在意, 但也决不吝惜对女人的赞美,” you are wonderful, the best of best…” 我们一起洗浴, 此时我真有一丝心纯感激, 虽然知道是用钱买来的,但还是愿意为她坐一些, 除钱以外的事情.可面对一个用身体取悦他人的女人, 我又能做什莫呢? 愿她的客人都善待她, 愿她永远年轻, 愿她的精神感动每一位客人, 三百六十行, 她是最古老的一行.

法拉盛华人地下妓院

http://www.tycool.com/2004/02/19/00018.html

中国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的名著《存在与荒谬——中国地下“性产业”考察》,是一本独树一帜,激动人心的好书。它不仅揭开了复在中国大陆性企业上的神秘纱幕,打破了世人种种想当然的谬解,廓清了媒体不负责任的夸张宣传,且传授了一些从事严肃的社会学调查所应具备的方法和手段。相比之下,手边的另一本同类专着《她们在黑暗中——中国大陆若干城市艾滋病与卖淫初步调查》(丘仁宗主编),则是囿于陈见而了无新意。

笔者不才,亦因潘着而跃跃然,亟愿如法解剖麻雀。

法拉盛华人地下妓院即是现成的麻雀。

打开报纸,这类暧昧的分类广告几乎占了半版。广告词各有特色:有些标榜某种社会身份“空姐”、“护士”、“少妇”、“学生”;有些夸示某些生理特征“长发飘逸”、“白晰如玉”、“丰满”;有些以时机性为卖点,诸如“假期兼职”、“短期滞留”;甚而至于赤裸裸地表明“冰火一绝”、“绝活”等等……

我随机性地挑出若干电话号码。

第一家,接听电话的女人操一口京片子,“您好。您啥时候来?” 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我,的意思是……” “您说,您说。掰瓜露籽儿,别不好意思。” 我问:“全套多少钱呢?” “两位小姐,一位收80,一位收100;我自己也做工,60块。” 我叫道:“嘿,不贵呀。” “我三十多了,少收点儿。小姐们才二十多。”

我说:“能不能请您出来喝杯咖啡?” “我出不去呀。这个店是我开的,我若不在,小姐们还不乱了营……这么着,您来吧。” 这位亦鸨亦妓的中年女士很高,很瘦,相貌说得过去。着烫得很好的豆绿色西服裙。她的目光冷峻,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江湖历练。两位小姐都很年轻,一有三分姿色,一有五分姿色,因而可以推知谁为80,谁为100;一问,果然不差。两位小姐看似邻家女孩,没有半点风尘气质。“100美元”(姑妄呼之)热情地邀我我入房,眼神清澄,纯真无邪。我附在她耳旁悄声问道:“对不起,有没有后边(肛交)的服务?” “100美元”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这正中我的下怀。我就势告退了。

凭直觉,我相信这位北京女士对于作家来说是一座富矿。然而。如何接近她呢?我尝试一种伪君子的方法—— 我打电话过去:“您好。我就是刚才那个人。我对您的印象很好。我是单身人。我想跟您正式地交朋友……”对方干笑一声:“嘿,干们(将‘我们’简化为‘们’,是典型的北京市井口头语)这一行的,不喜欢交朋友……您还来吗?您不要来吧,小姐们都去大西洋城啦,这儿没人啦。” 显然,我已经被归入“不受欢迎的人了。”

下一家,接电话的也是北京女士。我改用伪聂赫留道夫式的方法——

我娓娓动听地道:“咱们都是北京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您怎么干这一行呢?赚钱很多吗?”她说:“才不是呢。我租了两个单元,一个做生意,一个住人,还要打广告。外加供小姐们吃喝……归了包堆(总共)要三千块。一个月的流水收入才六千,还能剩多少?”我同情地道:“是不多。您怎么不想法子做做别的生意呢?”她长吁短叹:“咳哟,没本钱呀。如果有好心人投资几万、十几万,买个洗发店,快速冲印店什么的,我情愿给他打工,当个经理,”我文诌诌地说着模棱两可的话:“你焉知我不是这个好心人?……”空洞之中,似有实实在在的肉头。她高兴起来:“哦哦,这敢情好。哎哟哟,要办绿卡,我找了个穷老外,白人,62岁了。太穷了,扣税以后才一千七,养不起我呀。而且,他住在X州一个鸟儿不下蛋的小地方,我住了几天就溜回纽约了,闷死我了!先生,您说我该咋办呀?”我不好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表态,便岔开话题:“你干这一行,遇上打劫的没有?”“遇上过一回,一个东北人,一个福建人,拿着刀拿着枪来打劫,又抢钱又抢首饰……真缺德哈。” 我们越谈越投机。然而,及击见面,她那双阅尽男界的锐眼马上识破我并非聂赫留道夫,露出失望的表情。

我打量着她,年逾不惑,长得不好看(脸盘有点歪);手下的两名小姐,则更是等而下之。她怂恿我和其中一名小姐苟合,喊价100美元。不果,又力劝我接受按摩,40美元。我还是不允。她立刻改为冷目相视,借口要为小姐们备饭,将我请出门外。

又一家,是住家少妇。我依址找去,却按错了门铃——同一门号有两个门。一个拉丁裔男人指给我另一扇门。这位元少妇相貌平平,比在电话中自报的三十岁显老。身穿开叉很高的旗袍,趿着海绵拖鞋。她媚笑着让我坐在长沙发上。厨房里传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一个高个子男人探身出来,手里攥着一把铁锤。

我警觉地小声问:“这人是谁?!”她亦小声回答:“房东,他是来修理XX(没听清楚)的开关的。哦,火上还煮着饺子呢……”我故做轻松地道:“你先去看饺子。省得粘锅了。” 过了一会儿,房东走了。她要带我进卧室,我说不妨先谈谈。于是,她挨着我坐下。不知怎的,我紧张起来,心跳急如击鼓…….她说:“你怎么了?” 我实实在在地道:“我心里发慌。”她说:“别紧张。咱们握握手好不好?”笑着伸过来一只手。

我说:“别握手了。你摸摸我的脉搏吧……”她把两根纤指搭在我的脉搏上:“嗯,是很快。你太紧张了。其实,这没什么。”我问:“全套多少钱?”“100块。”我假装思考了一下,说:“可以,不过,我想做后边.她有些奇怪,“为什么不做前边?做前边很舒服。” 我说:“我从没做过商业性的性事。所以,我不想做前边。做后边,可以解释为这是研究同性恋的学术行为,我需要有一个充分的理由。古代男人(逛妓院)找女人都要进四个洞……” 她插问道:“第四个洞是什么?没听说过。” 我诲人不倦地说:“古代妇女缠足缠成三寸金莲,足心便是第四个洞。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没有了。(还有一个未说出口的考虑:“她们”一般不同意肛交,我便可以洁身自退了。)

出乎我的意料,她略一思忖,说:“好吧,我从来不做后边,今天为你破个例。我看你是个文化人,我也受过高等教育,愿意配合你的学术研究……”我觉得自己被逼到悬崖上了,却又不甘心就此落水,便推脱道:“你看我心跳得这么快很可能(因阳萎)做不成。这样好不好,我先交一半钱,成功了再交另一半;若是不成功,另一半就免了。”她沉下脸,换用冷漠的商业口吻道(就像电视台换了频道似的):“不行,这种生意必须先交钱,成不成那是你的事情……”我如释重负,道:“嗯,让我再想想吧。我手上还有几个地址,让我多问几家……”她大度地道:“可以。一般小姐都不做后边。你要小心,弄不好要挨骂的。” 我深谢她的好意,便献一良策以为回报:“你们两家人共一个号码,你在里边,客人很容易敲错门。日子长了,那个老外会烦你的。你不妨在大门上贴个福字,或者贴个大娃娃,总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客人就不会找错门了。”她笑说:“这主意很好,你和别人不一样。”我趁机发问:“别人是怎样呢?”她略带几分恨意地道:“……发泄。”我和她客客气气地互道“再见”。

下一家,是一幢居民楼里违规隔出的一室一厅单元。无厨房,客厅一角置有煤气灶和水池。应门小姐年轻貌美,绝对当得起“秀色可餐”这句成语。她二十岁出头,身高一米六五左右,高挺鼻,有几分似混血姑娘。我暗暗叹息:“如此佳人,合该成为小布尔乔亚甚至布尔乔亚家庭里的主妇,过着优裕、清闲的生活……惜了。”“混血姑娘”(不妨以此名之)开门见山报出价格:“按摩40,全套80。”(两个价格如此接近,说明她不喜欢较为吃力的前者。)

我应了一声:“80块,真便宜呀。”她马上招呼我进入卧室,只见地上有个双人席梦思床垫,巾被凌乱;一面是落地式玻璃门,门外有白色小狗,见到生人,狂吠不已……玻璃门显然没有关紧,室温大大低于客厅。她坐在床垫上,穿著短裙的两腿很随便地分开了,露出内裤;她仰视着我说:“来吧。”(显然,她对自身魅力颇为自负,坚信客人将不计恶劣条件——犬吠、低温,不干不净——上来滚一滚……)我朝她温和地一笑:“我想做后边。”她马上站起身:“我不做后边。她做。”餐桌旁有位二十几岁的、苹果脸的小姐(姑名之为“小胖子”)正在吃饭。她闻声把饭碗一撂,说:“我做后边。100块。”(想当年,我在中餐馆送外卖,吃饭时候来了单,马上把饭碗一撂,拿起单走人……工作第一嘛。)我怯缩地寻找退身之计:“80块怎么样?”“小胖子”喷着油汪汪的嘴唇,道:“你那个东西大不大?让我看看,交易嘛。”

我的脸一热,却毫不犹豫地听从吩咐,供其目测——就像在洗手间面对溺器似的……当然,我也存了个心眼儿:双方相距有间,如果她伸手,我可以迅速恢复正常状态。“小胖子”淡淡地道:“太大了。再戴上套儿,一定会很疼。80不行,100!”我如蒙恩赦:“那,我想去别家问问。”“小胖子”笑道:“这价钱平通市面。不信,你去问好了……吃饭没有?”我欠身道:“吃过了,你们吃饭吧。”“小胖子”要给我倒茶,我迭声推辞,她看穿了我的心思:“这是一次性纸杯,很干净……”我道:“刚喝过,刚喝过。”“混血姑娘”说:“人家不喝就算了。”她们的晚餐忒简单了,只有一个连锅端上来的肉丝(八成是猪)炒豆腐干,间以许多红红绿绿的小辣椒。“小胖子”热情地介绍道:“她是我表姐,重庆人。我是成都人……”我笑道:“猜出来了,这么多辣椒。看你表姐,多美啊。身材好,五官好,皮肤好,仪态好……样样都好。”“混血姑娘”只顾吃饭,对我的由衷的赞美置若罔闻。我心中又有些伤感:如此丽人,竟是可以用区区80美元亵玩的……可惜了。

又扯了几句家常话。我实在没有借口勾留下去了,就起身告辞。“混血姑娘”只是点点头,“小胖子”则送我出门,还说:“想做后边就Call我,我的广告是XXX……”我说:“是了。我Call你就说我是北京来的老师。你别怕,我不会害你的。”

归途中,我不禁陷入沉思:“平时,我与女朋友都有是在黑暗中做爱,羞于向她示宝,今天,却大大方方地露给“小胖子”,脸不变色心不跳(用北京土话来说,这叫“没羞没臊没脸皮”!),这是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我对“她们”的优越感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骨子里来说,根本没有将“她们”视为人类的成员!古罗马贵妇人沐浴时,惯常支使男奴隶为之汲水、擦背,全无羞耻感;因为在这些贵妇人眼中,男奴隶只不过是会干活的牲畜。羞耻感只发生于人际交往之中,而人兽之间是没有羞耻感的。例如:我们在荒郊野外随地方便时,若被路人(特别是异性)撞见,自不免窘迫;倘是猫狗从旁窜过,则完全无所谓了……

我痛恨这种该死的优越感。

潘绥铭教授在其大作中,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教授和小姐(妓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不仅是一种超卓的人道主义情怀,而且体现了采访者对被采访者的高度尊重。
  
我又一次拿起电话,信手拔了一个看上去比较顺眼的号码,几句过场话之后,我有点跟自己赌气地说:“我想打两个洞。” 对方道:“别在电话里说这些,见面谈。”二十分钟后,我已站在该人面前了。她三十多岁,不好看也不难看,体形挺苗条。她自来熟地喊我“大哥”。我打量了一下客厅——相当大,足有三十几平米。一角有办公桌、电脑、传真机、影印机等;另一角是两单—双真皮沙发,一个中年男士就着茶几在吃饭。因室内光线较暗,无法看清饭菜的内容。我重施故技,说“要走后门”。她叫起来:“哎哟哟,我在电话里没听明白。我寻思您是要玩一王二后呢,我可不敢做后边,听人家说会脱肛呢……”我四下张望,原来这是复式结构,被屏风掩着的楼梯通往卧室,那里才是主战场。

这时,一个矮矮的小姐送客人下来了。客人是个发福的白面书生,但金边眼镜,欣欣然若有喜色,我看着他,他也看着我。他走到门口找鞋子。矮个小姐故做风趣地说:“可别穿错了鞋子呀。”书生走后,矮个小姐对我道:“上来吧。”同时,将一张20美元钞票送到妈咪手里。我朝矮个小姐笑了笑,然后将妈咪拉到一旁,说:“请相信我没有恶意。今后,我愿意免费(这两字道得格外响亮!)向你提供法律谘询。万一警察抓了你,只要没有卖淫的确凿证据,那就是无(执)照按摩,违反了纽约州教育法,顶多是罚款,问题不大……”我滔滔不绝地说着.

她津津有味地听着。她说:“大哥呀,我从来不接福建人和广东人——福建人抢匪多,广东人警察多。”我顺水推舟地问:“生意咋样?不赖吧?”她叹气道:“生意难做,为了拢住回头客,我还得留客人吃饭。”说罢,朝着正在用餐的中年男士呶一呶嘴。(美国食物价格低廉。留饭之所以能拢住回头客,恐怕不是客人要占这一嘴便宜,而是因为留餐带来一种无家男士所渴求的家庭温暖……)她报怨道:“小姐要客人戴套儿,否则不做;可我不行呀。客人不戴我也得做,因为我这人不漂亮,形象一般化,哦哦,太一般了……”(我却觉得,这一系列谦词已经给她的形象加分了。)我问:“小姐做全套多少钱?”“80。“我又问:“做一回给你20?”她笑了:“你问得这么细,是不是想写一本书?”鉴于以往的采访经验,我只能说“不”。否则采访物件很可能狮子大开口(曾有一位联邦监狱里的哥伦比亚毒袅,要求我先给他在哥国的家人汇寄一万美元,用以交换他的据称是精彩绝伦的故事……我只能放弃了。),而且,当人们得知所言者将披露于媒体时,难免下意识地进行自我美化,从而损害了至为宝贵的真实性。

这时,门铃响了。她说:“客人来了。这人你得避一避。”我闪到屏风后面,透过缝隙看到来客是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由矮个小姐搀扶着上楼去了。我说:“这人当然是个(不沾黑白两道的)好客人。但是……他还行吗?”她得意地道:“我有药,给他半片伟哥□齐了。加10块钱。”我正色道:“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不了解人家的身体素质以及病史什么的,万一来个马上风,闹出人命就糟了。”她摇摇头道:“大哥呀,干这一行,我抬不起头呀。”我说:“不要,不要,你既不偷又不抢,不贪污公款,不侵吞国有资产……干嘛抬不起头?!”她如遇知音:“是呀,是呀。我来美国,英语不行,啥也干不了……原始积累嘛。”我郑重其事地道:“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残酷的。”她说:“谁说不是呢。我才起了个(执)照儿,学着做国际贸易……大哥,我给你一张名片。”我接过来,只见名片上赫然印着——.....妓院居然可以兼营国际贸易!我说:“我没有名片。我把家里的电话写给你。来电话吧,我算是半个律师,半个心理医生呢。”
……

一家一家又一家,
一家一家又一家。
一家一家又一家……
一家一家又一家!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如果归纳一下,似可总结出如下数条:

一、法拉盛华人地下妓院基本上都是迷你型妓院。

“她们”都是小本经营,场地、设施、器物等一律从简。打着“按摩”的旗号,却连按摩床也不肯置一架,“人体穴位图”也不肯买一张;做生意和睡眠常常是同一张床或者床垫;妈咪亲自下厨为小姐造饭,不肯从餐馆叫外卖……务求将成本降至最低。

然而,妓院毕竟是妓院。如果说,在夜总会、卡拉OK等处,小姐和客人之间还有唱歌、喝酒、逗乐、调笑等等这样一个过渡阶段,那么在妓院里,一切都是赤裸裸的、单刀直入的。所谓“按摩”通常只是打炮的比较文明的说法罢了。

所以,商业性性交易、卖淫活动的买方(客人)与卖方(小姐和妈咪)……这些确认妓院所应具备的要素无一不备。

二、“她们”都将这路生意视为赚快钱的捷径,尽管最终发现收入不若所期,亦不肯跳槽从事所谓“正当职业”。

“她们”均矢口否认在中国大陆时曾有过卖淫行为。自报出来的在中国时的职业为“公司职员”、“会计”、“大学生”、“下岗女工”、“个体户”等。她们均声称来美后不甘于贫困或者相对贫困,毅然下海。这似乎是“淮南为桔,淮北为枳”的历史典故提供了一个越洋例证。然而,恰恰是这种众口一辞的表白,说明其真实性大可怀疑。惜乎笔者限于条件,无法对此做去伪存真的考察。
  
三、妈咪与小姐形同雇主员工,并无传充妓院里的那种羁勒关系。
  
“她们”自卖自身,其乐融融。“她们”并不寻求黑白两道的保护伞,相反,“她们”对两者避若水火,但求黑白两道不要来找麻烦。至于零零星星的变态恶客,“她们”足能对付。
  
“她们”是老中青三结合。未见18岁以下的童妓。个别小姐年在45岁以上、肥胖、无姿色可言,以超低价(40美元全套)揽客。对于那些不计妍媸、只求一泄的客人,这是很划算的。劣币驱逐良币。高龄小姐不仅抢走了妙龄小姐的部分客源,而且限制了后者抬高身价的合理空间。“她们”深知所作所为无法见容于社会主流意识,故埋名隐姓,不露真底。

四、“她们”和客人通常做插入式性交。

口交不多,肛交尤少,而Sado Masochism(性虐待)则几乎没有。绝大多数客人对爱滋病及普通性病心存恐惧,宁可失去快感也要戴保险套,绝大多数小姐要求客人戴套方予接待。这不能不归功于美国主流社会对爱滋病的强化宣传。只有极少数小姐、客人“全不吝”。

五、客源相当广大。

不少广告标明“接待高尚人士”,并要求陌生人在地下妓院附近街道现打电话,由小姐出来迎接,以便进行目测(借口多种多样:“门铃坏了”、“不要与别的客人碰面”等),择良入室,将“低劣人士”及便衣警员拒于门外,从而大大减少被捕被杀被殴被抢的行业风险。

“她们”如此从容地挑挑拣拣,印证了所谓“高尚人士”乃是相当大的买方市场,足能游刃有余地,照顾“她们”的生意。顺便提及一个有趣的插曲:某日,我刚刚来到某处落座,妈咪又带进一人,竟是我的朋友,一位颇具知名度的政界人物!他素有“惧内”的美名。见到我,他面红耳赤,吭哧吭哧地问:“你……到这做什么?”我坦然地道:“我想做一些社会调查。”他一下子活了起来:“对咧,我刚才远远望见你往这走,心想:‘他想做什么?’我得看一看……就紧跟着你进来了。”我们都笑了——我是畅笑,而他是苦笑。由此可见,正是这种性的特殊供需关系,导致本埠华人地下妓院的持久存在。

目前,对法拉盛华人地下妓院的采访工作仍在进行……

Thursday, June 19, 2008

八方食圣:轻松享受纽约美食

http://www.noblechinese.com/guiren-news2/info/423-1.htm

纽约拥有引以为荣的18,000多家餐厅,所具有的美食风味之多是没有任何城市可以与之媲美。同时在这座城市里还拥有一批品位不凡的用食客,许多老练、极具想象力的厨师他们一起构成了这个多姿多彩的美食之城。

  在纽约那些著名的厨师努力地工作着,他们创造出各种魔幻美食。他们能做出世界上最好的法国大餐;他们运用科技食品等美式新理念创作各种新式食品;他们在传统的牛排餐厅潇洒地操作烤肉架;他们能烹饪顶级日本料理和正宗的意大利餐;他们也能提供几乎世界任何地方的美食,这就是纽约美食想象力的来源。

  除了那些诱人的奢华美食外,当每位用餐者面对纽约厨师准备的世界上最美味的三明治和汉堡包时,那是极好的享受。还有即使在凌晨三点你也能在在纽约的“不眠区”找到自己想要的面条。

  早餐时间,用餐者温温而雅地进入餐厅大门,当你进入Normas 和 Balthazar这两家餐厅。你会看到那些用餐者吃的有油腻的或清淡的,烹熟的或夹生的但他们总是吃的温文尔雅,与另外一桌睡眼惺忪的旅行者吃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而赶时间的人总是拿上早餐就匆匆地走了。这就是纽约多姿多彩的早餐文化。

  纽约的午餐总有特别之处,顶级餐厅将美食、精心设计和快捷的服务结合起来。比如四季餐厅,这里指的并不是四季宾馆的餐厅。他们每天中午都精心准备的诱人午餐是:生美洲野牛的肉片加黑色菌类还有芝麻菜色拉。这些独具特色的纽约风味每每让食客回味无穷。

  在许多像Le Bernardin这样著名的餐厅看来,晚餐比中餐更特别。Le Bernardin是世界上最棒的鱼餐厅,和极具革新精神的Jean Georges 和DB Bistro Moderne不相上下。在纽约晚餐也是一些豪华的宾馆餐厅的主要业务,例如位于中央公园里兹大饭店(Ritz-Carlton Central Park)的Atelier。Landmark饭店的Per Se餐厅也很让人瞩目。

  速食也是纽约的一大特色。在犹太的、德国的和东欧的传统影响下,在城中开了许多生意很好的熟食店。你可以品尝一下Katzs Delicatessen的麦熏牛肉,还有夹肉三明治,这种三明治在高档餐厅都有供应,但要追求环境幽雅,价格合理,那就到Burger Joint 和 JG Melon这两家。

  最后,要想在这座迷人的城市享受美食,你还要遵循几条简单的规则:1、要提前计划。通过咨询朋友或者宾馆服务员,获得他们的推荐,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餐厅。或者阅读黄页,查阅纽约时报,登陆纽约市网站等等。

  2、要提前一两个月预定,因为那些最好的餐厅总是供不应求。

  3、准备好小费,一般是餐费的8.25%,最好再加一美圆求个好运气,当然也不能忘记门卫、酒水服务生和衣帽侍者的小费。

  4、男士在正式场合最好穿短上衣。

  最后希望大家好好地享受纽约城的美食。

纽约著名餐馆:

Normas
Le Parker Meridien 宾馆
西57大街118号 纽约10019
电话: +1 212 708 7460
网址:www.lemeridien.com

Balthazar
Spring大街80号 纽约10012
电话: +1 212 965 1785

The Four Seasons
东52大街99号(Lexington 和 Park Aves中间)纽约10022
电话: +1 212 754 9494

The Modern
西53大街9号 纽约10019
电话: +1 212 333 1220

Le Bernardin
西51大街155号(Equitable大厦)第六和第七大道中间 纽约10019
电话: +1 212 5541515

Jean Georges
中央公园西1号 纽约10023
电话: +1 212 299 3900

DB Bistro Moderne
西44大街55号 纽约10036
电话: +1 212 391 2400

Atelier
中央公园南50号 纽约10019
电话: +1 212 521 6215

Per Se
Columbus Circle 10号 (60大街时代华纳中心4楼)纽约10019
电话: +1 212 823 9335

Katzs Delicatessen
东休斯顿大街205号 纽约10002
电话: +1 212 254 2246


Burger Joint
Le Parker Meridien 宾馆 西57大街118号 纽约10019

JG Melon
3号大道 1219号 (74大街) 纽约10021
电话: +1 212 650 1310

Yakitori Taisho
Marks Pl大街 5号(East Village)(位于2号大道和3号大道中央)
电话: +1 212 228 5086

(编辑:马浩 翻译:angel、younger)

美食紐約 - 简单的幸福

http://www.wretch.cc/blog/radishhb/120415

一直认为美食除了是生活的必需和快乐,更是一种文化。每一个民族除了有自己的服饰、语言、建筑、历史,也一定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传统。饮食传统的发展变化、特色专长也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风俗人情,甚至地域风貌。我一直很想知道属于美国的传统食物是什么,最后得出的结论居然是hamburger,唉,可怜这个没有历史的国家。不过海纳百川,每一种饮食文化在美国又得到了崭新的发展。纽约是一个多族裔的城市,所以有世界各地的美食。纽约的街头巷尾总有很多有特色的餐厅,美食,以它独特的魅力装扮着纽约。我对纽约的感觉也在一次次的食肆经历中逐渐丰满起来。

先来讲讲我最熟悉的中国菜肴吧。

纽约有很多四川菜馆,很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一家符合我心水,只有一次在Flushing一个卖四川烧腊的小铺里买到的卤捃干还多少有一点那个意思。比较有名的川菜馆,比如大四川,川霸王我都去过,也不好说是菜里差了什么,就是不地道,没有川菜平凡但不平淡,恣意却不霸道的劲头。听说Flushing有一家不错的成都小吃,我还专程去吃了一碗酸辣粉。老板是一个很会吹也很爱吹的成都老头,很小的店面,有各种四川小吃,不过那碗酸辣粉的味精放得太多,反而让我更好好的怀念了一下成都学校外面的白家肥肠粉。这样一来,如果出去吃饭,除非是朋友要求,我是不会选择吃川菜的。老公笑称他是纽约最好的川菜厨子,我们家厨房是纽约最地道的川菜馆:)

Chinatown的上海菜馆选择也很多,大都集中在Mott street附近。其中一家叫“老正兴”的饭店,环境比较幽静,菜的味道也比较可口。他家的菜肉馄吨很受老公青睐,我就比较喜欢吃他家的上海两面黄,内容很丰富,面条炸得脆嘣嘣的,金黄可喜,各种冷盘,比如烤麸,素鸡,素鸭都很不错。

有一次和一个上海来的朋友谈天,她的感觉竟是纽约的上海菜不够地道,对川菜却很满意,她的一句话揭示了原因:上海菜是我们的家常菜,川菜是你们的家常菜。是呀,家常菜是最简单却最复杂的菜式了吧,我从来没吃过比我妈妈做的好的回锅肉。

纽约的广东移民很多,所以广东菜选择很多。我很喜欢吃广式早茶,喜欢看小巧精致的小点心琳琅满目的摆满一桌。我尤其喜欢透明的小点心,所以虾饺,水晶包都是每次必点,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也是我的favorite。刚开始我是只吃糕点类,因为觉得它们实在可爱,吃完它们就没有余地吃别的了。后来有一次和两个好朋友一起去喝早茶,他们点了小排骨,牛仔骨,牛筋,牛百叶等等,才觉得也很是美味。China town的Elizabeth Street有一家很有名的金丰酒楼,门脸看上去不是特别大,但是里面就别有洞天了,据说可以同时宴开140座。第一次到金丰吃早茶,实实在在被这个大场面吓了一跳,觉得很像电影蛊惑仔里给黑帮老大过生日和谈判的地方。环境有点嘈杂,但可以吃得很热闹很满足。Brooklyn 6th Ave 和 62th street的明珠大酒楼早茶也不错,地方比金丰小一些,环境也安静一些,各种小菜,比如牛百叶,排骨做的比金丰要好,不过点心式样没有金丰多。除了早茶,我也很喜欢广式烧腊,Canal Street的金门超市的叉烧和豉油鸡很不错。春节时因为没有时间准备年夜饭,就决定到Chinatown买。来回逛了一圈,发现金门超市的人最多,就也美滋滋的排了一个小时队把各种烧腊多少买了一些,于是这个年夜饭就很没创意的全是肉,着实让meat lover的老公高高兴兴过了一个年。

最近几年很多新移民都选择了Flushing,所以Flushing吃的选择更丰富,只是离我们家太远,我们去的不多。Flushing住着很多台湾人,所以有不少台湾小吃,有一家“海之味”还不错,他们的招牌排骨饭,盐酥鸡饭量多味美,饭里有雪里蕻,肉绍,酸黄瓜,还有一个卤鸡蛋:)他们炒菜用的一种小尖辣椒味道非常纯正,我总不忘多要一小碟:)这次我到波士顿做intern,发现波士顿的China town也有一家“海之味”,可以看得出是纽约的分店,不过分量上没有纽约给的多就是了。

除去中国菜,其他亚洲菜我也都很有兴致的尝了一尝。先说说吃得比较多的越南菜吧。越南最有名的要算他们的牛肉河粉了,很大一碗汤,还有一碟豆芽,柠檬,薄荷叶之类的配料。牛肉河粉的好坏主要就在那碗底汤,吃过比较好的是在我们家附近86th street的“西湖越南牛肉河粉”,这次在Boston,一家叫“金财”的越南饭店牛肉河粉更是相当不错,不过由于生意很好,服务就不是特别周到了。

以前怕自己会吃不惯日本菜,因为日本菜大都清淡,而我的口味是偏重的。去年老公生日,公公婆婆给了50块预算说是请我们吃顿饭替老公庆生。想一想,觉得怕不吃会让遥远的父母心疼,于是就挑了平时不会去的日本菜想尝试一下。去的就是家附近的一家小日本餐厅,要了寿司,生鱼片和甜不辣。老公惊喜地发现我还比较爱吃日本料理,原先他以为我只吃甜不辣。只是我不知道像我那样放那么多酱油和芥末是不是太不地道:)

马来菜是在Brooklyn 8th Ave一家比较有名的马来菜馆吃得,这还是一位好朋友推荐的。这家店装修比较有特点,用了很多竹子,环境看起来不错,不过也许我们不太会点菜,waiter推荐的几个菜式都不太对我的口味:(

西餐里最有代表性的应该算是牛排了,离我们家不远有一家有名的牛排连锁店"outback"。去年夏天,为了感谢一位朋友对我的帮助,我们请他和他的女友一起去了这家牛扒坊。那是我们到美国后第一次去吃西餐,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用信用卡给小费。晚餐是很愉快的,夏夜晚风徐徐,大家谈笑风生,大块朵颐。鲜美多汁的小牛排,焦香可口的烤羊排,以及配送的salad和Fries都很美味。朋友的女友是一个很可爱大方的女孩子,提议我们要多尝试不同风格的美食,才不枉生活在纽约,还把他们去各个不同餐厅的经验和我们分享。是呀,生活本来就应该是多层面的,我们下定决心要从美食入手,一点一点去感受纽约的魅力。

我们住的是一个意大利人区,意大利餐厅比比皆是。说起意大利菜,最熟悉的莫过于pizza和pasta了,这二者都应该属于快餐性质吧。我们家旁边有一家很不错的意大利餐厅,总是高朋满座的样子。受不了诱惑,我们也去试了一试。Menu上的菜名看上去很陌生,最后我们点了两个鱼扒,味道是很不错,不过我们总觉得是点了两个“京酱肉丝”级别的菜,于是很希望有机会让人介绍一下,吃几道正宗的意大利菜。机会很快来了,一个周末和朋友逛街回来,决定请他们吃饭。因为他们平时也都去吃中国菜,就提议去这家意大利餐厅,大家换一下口味。服务的waiter非常热情,看我们很有兴趣想要吃到道地的意大利菜却又没有什么主意的样子,就自告奋勇帮我们大操大办起来,说一切交给他,我们只需要享受一顿特别的晚餐。头盘是炸墨斗鱼和另一种海鲜,做法很新奇味道也很特别,墨斗鱼的劲道很足。主菜也是他替我们选的,据说是很正宗的意大利菜,我忘记了名字,不过觉得不比我们上一次自己点的“京酱肉丝”级的鱼好吃。然后还有一些什么菜,最后是一盘pasta,用的是上乘的cheese,但是当时大家已经很饱了,都只象征性的吃了一点。越吃到最后大家就越有点不太高兴,因为我们的菜明显多了,那位仁兄还在不遗余力想给我们加菜,当我们要求取消最后一道菜的时候,他说菜已经做了,结果我们等了很长时间菜才上来,让人不由怀疑他话的真实性。结账的时候大家都有点shock了,朋友提出要很我们分着付,我们当然是不会同意的,因为是我们说好请他们吃饭的,而且平时谁也不会花那么多钱去吃饭。所以这一次的餐饮经历不甚愉快,我们自然也在没有光顾过这家店,只是自己也长了一个教训,以后还是要动动脑子,不要被这种“黑店”骗了。

纽约的小意大利区也是很有名的。在金色的傍晚,街道两边都是别有风情的意大利餐厅,正当夏日,露天餐桌自然是首选,我们选了一家顾客最多的餐厅坐下来。小意大利区主要是各式各样pasta和pizza,根据菜单的简单介绍,我们点了两个听上去很丰盛的pasta。味道的确不让人失望,老公点的那份有一种腌过的豆子,酸酸的,很特别的。我的那份也还不错,我觉得是结合了pizza特点的pasta:)

我生日的时候公公婆婆也给了我们50块钱请我们吃饭。老公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最后我们把焦点放在了墨西哥菜。说起墨西哥我就联想到色彩鲜艳的花布和盘子,热情奔放的图腾和太阳的颜色,我喜欢这种色彩浓郁的文化。而且墨西哥菜在纽约很多,又以辣味著称,符合我的口味。我的生日恰好是万圣节,放学以后我们来到时代广场,绚丽的纽约夜景下还有很多狂欢的人群。我们选择的这家墨西哥餐厅就在时代广场,餐厅内外都画满了小辣椒,很可爱的样子。为了避免上一次意大利菜的尴尬,老公还专门做了research,点了他们的两款招牌菜,当然没有忘记taco这种传统墨西哥小吃。记得三毛把这种小吃叫小抹布,还真有那么一点点意思,是硬硬的脆脆的包着辣椒酱的小抹布。菜的味道比较单一,但是这顿生日餐让我很快乐,老公花了两天的时间为我设计寻觅这顿生日餐,其实这菜蔬中最美妙的已经在我心中。

Balthazar@New York - 法式啤酒屋 恍然如到花都


balthazar餐馆内人气鼎盛。 可不可能在某个周日想吃brunch,从11点多等到快1点,还等不到balthazar的位置?当然可能,谁教它是balthazar!即使在那样蹩脚时段,依然可见那全身上下皆是prada的女子,或穿慢跑鞋、t恤衫的酷男孩,眼巴巴地候在门口。他们等的不是别的,是那香醇的法国面包,是那远近驰名的balthazar三层海鲜塔,是那出奇体贴的服务及那最令人难以抗拒的法式啤酒屋浪漫风情。

就像许多西岸的厨子常向亚洲寻找灵感,位于纽约的厨子则爱向大西洋的彼岸取经,如果以复制传统法国啤酒屋来说,则没人比得上keith mcnally,他在1997年于苏活开张的balthazar,据说其厚实的内涵及特有的颓废情趣,比典型的巴黎酒馆还更精采,连法国观光客来到纽约,都指名要登门见识一番。

装潢品味高 倾倒哈法族

果不其然,一踏进balthazar大门,就忍不住佩服起mcnally的本事,不知他上哪儿去弄来那许多老旧古朴的大饰品:整整长达廿七尺的大吧台、写满风霜的泛黄色木墙、大得离谱且看上去雾茫茫的大玻璃、沿木墙置放的硬邦邦皮质长椅、呈格状的塑料地砖、及天花板上风扇有一搭没一搭地转动著……,难怪不仅哈法族流连忘返,更招徕许多像莎拉洁西卡 (sex and the city的第一女主角)般性感的漂亮妹妹,及附近华尔街多金男士的前来驻足,于是乎,balthazar虽已堂堂迈进第六年,热潮非但了无退温之意,反愈趋炽烈。

诚然balthazar主打的是气氛,但它的餐点在lee hanson及riad nasr两位厨子的张罗下,几款啤酒屋不可少的基本菜色倒也都颇为地道: 如以茴香、芦笋、菜豆及白松茸汁为料的招牌沙拉、牛排薯条、三层超大海鲜盘、焖炖牛肉、法国东部亚尔萨斯的葡萄卤鸡、煨羊肩肉与意大利面、及来自普鲁旺斯的咸鳕鱼等,皆可圈可点。而黑布丁(boudin noir)、法式苹果派 (tarte tatin)、及让表皮那层用火炬烧炙出的薄糖片制作得脆如薄冰的creambrulee等甜点,更是口碑在外,不可不尝。

小小面包店 闻名大纽约

很少人知道balthazar提供一份不到10美金的早餐:法式香浓咖啡,几片抹以甜牛油的香脆面包,或全麦酵头面包(poilane-style) 、或牛角面包、或奶油蛋卷面包(brioche),如果吃得高兴,还可到隔壁的面包店买些回去。

值得附带一提的是,别小觑这面包店,虽然它与餐馆本身共享一个名字,但绝不应被视为附属地位,事实上,若纯以传统法国糕饼来计,一般公认:曼哈坦上城以payard为最正宗,下城则非balthazar面包店莫属。

此外,balthazar周六及周日的brunch (由10:00am到下午4:00pm)亦热门到极点,虽然毋须订位,但出发前宜作好预备久候的心理,否则面对餐馆大门前的长龙,胃口多少要受影响。好在附近精品店很有逛头,只要向领班登记后,他会告以一个大致入座的时间,不妨趁著这段空档欣赏苏活区的风情,不失为消磨周末的好休闲。

大概是客潮汹涌,再加上balthazar是从早餐、中餐到晚餐甚至宵夜全包的餐馆,据统计,它一天要用掉40磅的香菇,一周要消耗30磅的蒜,可见厨房作业动能有多么庞大。

厨房尽管如压力锅般的紧张,但侍者踏出厨房的瞬间,顿时将身后的兵荒马乱丢到脑后,变了张脸似的,笑脸盈盈地,一派从容优雅,服务好到你压根儿不在乎是否能看到埃菲尔铁塔呢。

餐馆大亨keith mcnally在纽约还有schillers liquor bar、pastis、pravda、lucky stike等好几家尽领风骚的餐馆,但无可讳言,balthazar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杰作。

喧噪不绝耳 依然有魅力

看来,要享受法国巴黎的那份有点颓废又带点浪漫的滋味,balthazar是最简洁的答案,特别是协和客机早已不飞了。没错,有为数不少的观光客,也加入名流及耀眼的纽约客,一同挤在那一张张近得不可思议的窄小餐桌间,聒噪喧扰不已,但考虑它不俗的佳肴及独特的氛围,牺牲点清静亦无可厚非,谁教连最简缩版的纽约餐馆指南中的推荐名单,balthazar都赫然在列!何况balthazar原就是啤酒屋,缺了吵杂人声的热场,岂不失去它的魅力?

其实,大部分爱 balthazar 的客人,著迷的固然是它那款有如火车站的喧扰,但它与骚人墨客汇聚的文艺沙龙亦有几分神似,唯一不同于法国的是,在 balthazar 没人吞云吐雾 (纽约餐馆全面禁菸 ),但套句法国人常爱说的一句话:cest la vie! (人生不就这么回事!)

Address: 80 Spring St, New York, New York, New York 10012, United States
Web: http://www.balthazarny.com

南宁女子在纽约的生活经历

http://blog.nnsky.com/blog_30095.html

Tuesday, June 17, 2008

在纽约买票看音乐剧

在纽约买票看音乐剧
美国音乐剧(纽约华人习惯称为歌舞剧),融戏剧、舞蹈、音乐于一体,以娱乐性、观赏性招徕观众。名声之大,使世界各国每年几百万到纽约旅游的观光客涌向它,如同要去看自由女神像、华尔街、联合国总部一样,也要去观看音乐剧,否则就不算到过纽约。我既已到了纽约,音乐剧就在身边,怎能不看。
百老汇时代广场高楼林立,摩天大楼上巨大的霓虹灯音乐剧海报大白天也光芒闪灼耀眼夺目,让你不能不注意它,却看不见据说也是剧院林立的剧院在哪里。走到剧院门前,看到的是一个小门面,和北京那些高台阶宽门面气势非凡的剧院相比真是太寒碜了,它不过是街边一个窄小的门脸,与它的名声似不相称,然而普通观众感到亲切。进得里面,见有一个只能算作过道不能称为厅的前厅,卖票窗口没有人排队(另有方便的电话购票和其他售票处),我可以在售票员出示的座位图上慢慢挑选满意座位.
纽约各剧场一周演出六个晚场,星期一休息,上座率好时星期三、六、日加演日场,日场不是好时段,票价视情况打折(有专卖折扣票的售票亭).如《阿依达》日场高价位的100美元折扣为85美元,70美元的折扣为65美元。以盈利为目的的百老汇刻意迎合观众,演出追求豪华,投资很大,票价也贵,看一场音乐剧也是高消费,观众主要是世界各地和美国各州来纽约的观光客,据说真正的纽约本地观众也许是看多了,对那些剧目很熟悉,比较挑剔,要选来选去,常常去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看更便宜的新戏。我没有别的选择,就在百老汇看了三个戏,票价各不相同。“新阿姆斯特丹剧院”的《狮子王》分4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35美元、55美元、75美元、100美元;“宫殿剧院”的《阿依达》(新版本)分5个等级,依次是25美元、45美元、55美元、70美元、100美元;“42街剧院”的《42街》分4个等级,依次是31.20美元、41.20美元、56.20美元、101.20美元。三个戏的最高价位一样,低价位和级差则各不相同。你也许注意到了,在《42街》各个价位上都出现了1.20美元的尾数,为什么会有这么小尾数的票价?后来知道这是剧院为了维护演出设备在原票价之外增收的部分,并在《42街》价目表下面又发出通告,从2004年3月24日起再增收5美分。增加5美分还要提前通告观众,这当然也是一种“要看便宜戏早点来”的广告操作,但也说明他们票价制定的透明度。对照我们的剧院,三百两百爱加多少加多少,实在是太随意太专制了。
我看了两个日场一个夜场,因为机会难得,不惜花重金,挑最好的位子,买最好的票。进了剧场就像进了人种展览厅,黑头发、白头发、金、红头发;白面孔、黑面孔、棕、黄面孔,什么人种都有。我以为是进了微缩世界景观园而不是美国,友人说这就是美国,纽约800万人口,就有151个族裔,世界5个人种齐全,满街走的都是观光客,剧场里什么观众都有。开演了,观众入情入神地看,我虽然不懂英语,说的什么唱的什么都不明白,了解个大意也能看得兴趣盎然。这也许正是美囯音乐剧高明之处,让内行有“门道”看,让外行有“热闹”看。富丽堂皇的布景、变幻莫测的灯光、五彩缤纷的服装、热情奔放的音乐舞蹈和舞台迁换的高速度、节奏感和准确度,让观众看得如醉如痴。我虽然没有如醉如痴甚至还以我在演出团体几十年演出经验存心要找点茬,但除了《狮子王》男主演将头上的假面具掉下又机智地从容拾起外,没出别的漏洞。整个演出严丝合缝,自然流畅。看后的感觉良好,我的所谓"花重金"不过是花100美元和101.20美元,说实话,票价并不贵。我拿人民币换美元,100美元等于800元人民币,显出贵来,其实不能拿人民币和美元汇率1比8来计算票价,在各自的国家里,拿本国的薪水在本国花,一百就是一百,不会多也不会少。100元看了一场高水平演出的好戏,还不值得吗?回头看我们,动辄一千、八百、一千二。1200元是什么概念?是北京一般工薪阶层一个月收入的一大半,稍低一点的则不够一张戏票钱,看一场戏就要一个月揭不开锅,谁受得了? [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rolia.net/forum ]
票价是否合理,要参照工薪收入和物价指数。不妨比较一下纽
约和北京工薪阶层一般收入水平和两城市的物价:纽约工薪阶层一般水平是年薪4万(税前),北京是月薪两千(一年两万四),纽约比北京约高近一倍;物价以今冬同期日常生活必需品来看,纽约:大米 1.00美元2.5磅(1磅=0.454公斤),面粉1.00美元1磅,鸡蛋 1.29美元1打,猪肉 1.99美元1磅,糖0.60美元1磅;北京:大米 1.20元1斤,面粉1.50元1斤,鸡蛋 2.60元1斤,猪肉 7.00元1斤,糖2.60元1斤。以较高的收入与较低的物价和较低的收入与较高的物价相比,二者差距进一步拉大,纽约的票价就显得更便宜;我们的票价则显得更贵。从物价角度看,我们的物价高票价也高一点自有一定道理;从收入角度看,我们的收入低票价也应低一些也有一定道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是需要精心计算的,不可随意。
还有成本投入与票价的关系是另一种计算。成本投入各家不同,看谁家能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搞出好戏来。戏好看,票价高一点还可以接受。然而投入不论大小也不能在几场演出中收回。美国音乐剧的投入很大,不然如何豪华。成本的收回,除了增加演出场次没有他途。然而并不是每个戏都有好票房。要是都能像那些走红的保留剧目一演七、八、十来年,三千五千场,当然不必发愁。事实上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并不都是蒸蒸日上,常常面临危机。他们也有很多观众不买账演几天就收摊的剧目。遇有这种情况马上就得换剧目。这使我想起中国过去的戏曲,戏码挂出去听说观众不喜欢立即更换。观众才是衣食父母,要想方设法把观众吸引到剧场里来。不如此就不能生存,就砸了自己的饭碗。他们不得不把两眼盯着一般观众,揣摩观众的喜好,计算观众的钱袋,怎么搞出又好看又便宜的好戏来。好戏不是随便可以生产出来的,票价也不是随意可以提高的,要增收5分钱维护费还得提前通告,每场演出结束全体演员登台谢幕时要恳请观众捐助,请大家或捐助现款(退场门口有专人收捐款),或购买本剧光盘。可见他们也不容易,不得不兢兢业业。
我们怎样呢?说个泄气的话,人家的经验再好,对我们也没什么用。我们就没有美国那样固定时间长年演出的剧院,没有一演多年不衰的剧目,没有合理的票价,也没有增加5分钱还要提前通告观众的做法,更没有全体演员登台向观众恳请捐助的道理。我们的剧院三年五载不演戏,不会倒闭,十年八年搞不出一个戏,照样有饭吃,偶而搞出一个戏来就像出来一位英雄,拼命地炒作,又是得了什么最高奖,“填补”了什么“空白”,有了什么“新突破”……总之,身份高贵,架子不小。结果呢?都是短命的,演几场就收摊。短命的原因,有剧院自身的,有领导方面的,是说不清楚的。但有一点可以向人家借鉴,就是面向一般观众,努力平民化。这本来曾是我们的优势,现在却不得不向人家学。
我国歌剧曾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叫做领导关怀,一度冷淡之后,如今已演化为“长官工程”,成了一种大家见怪不怪的怪现象。人人皆知,我国官场腐败表现之一就是所谓“形象工程”也就是面子工程,就是为长官的面子而做的工程也叫做政绩工程。不知从何时起,搞一个好戏也是一项形象工程。只要机会一到,比如汇演、调演、艺术节等等评奖活动,或是长官灵感来潮,要搞点文化点缀,创造一个戏以显示政绩,便亲自出马,不仅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艺术也大大的有;主持此项工程的各级长官一夜之间都成了艺术家,导演、表演、音乐、舞蹈,无一不通,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艺术家尝尽了“关心”太多之苦,长官则乐此不疲。因为他“懂”得愈多,关心愈细,“官”劳愈大,面子愈大,政绩愈显。长官尝到了权力即学问的良好感受。事情办成了,名也是要挂的,主创人员一大串,策划、创意、监制……名目繁多,利益均沾,编剧、作曲反而放在角落里。长官领先挂名表示承担责任,大家也就放心。不少歌剧、音乐剧就是这样搞出来的。这样搞戏,往往不计成本。反正钱是公家的,或拉赞助拉来的,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疼。戏不求好,但要出名,动员媒体,加紧炒作,炒作不是为了吸引观众进剧场,而是吸引上司的目光。于是大话说绝,假话说真,不择手段抬高身价,抬高票价,新闻发布会开了,戏开场了,普通观众买不起票,谁来看戏呢?公司老总,他们请客,搞文化消费,花大价钱买几张歌剧票请客人,票价比酒价还便宜,又很文化,很体面,又满足了客人附庸风雅的心理要求,何乐而不为;演员自己为回报老师、亲友,要买些票赠送;还有赠票即所谓礼宾票,官员、专家必须赠送,不送,你为什么演这个戏?剧场坐不满怎么办?卖团体票,所谓“团体票”就是公款买票,领导在自己的权限之内,指示下属花公款买“团体”票“保底”(保证剧场坐满)。首长来了,专家到了,夸也夸了,像也照了,目的达到,不需要太多的演出,收摊等着得奖开庆祝会。得了奖,长官有了面子,就有了以后升迁的本钱。形象工程已成了一种升官术。什么普通观众,都不在视线之内。歌剧、音乐剧就是这样越来越越小众化,越来越贵族化,把普通观众拒之门外。 < r o l i a. n e t >
艺术家们何尝不懂得,何尝不知道该怎么办,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他们甚至无可奈何地认可,没有“形象工程”,没有长官参与,没有得奖的驱动,连搞戏的机会都没有,别的都谈不到了。
这就是我们的歌剧、音乐剧的危险病症、艺术家的悲哀。什么时候才能把普通观众请进剧场来看戏呢?谁来看戏,关系着歌剧、音乐剧的繁荣。繁荣的标志是拥有广大的一般观众。这种盛况过去有过,何时再有,我们在等待。待到普通观众拥进剧场之时,就是歌剧、音乐剧繁荣之日。

在纽约买什么名牌比国内便宜

A/X. Diesel , 台灣賣的款式跟價錢都無法跟美國比. 紐約賣的一個包台幣一千, 沒想到台灣敢賣三千.... 在美國買A/X 送同學當禮物, 每件才台幣八百左右. 這種價錢跟台灣佐丹奴一樣. Diesel牛仔褲在台灣賣的也不便宜, 澳洲這裡一件台幣一萬, 美國我當時買兩件平均一件美金160, 約五千左右吧. Levis 這個東西在美國也很便宜, 一件美金三十左右...台灣是Double....所以, 台灣人真的是很可憐....花錢是美國人的水準, 但是賺錢卻沒有....


以下是在美國便宜亞洲貴的名牌
名牌coach台灣專櫃的定價大概比美國定價多50%
Vanessa Bruno ,J.crew , 維多利亞的秘密, Burberry跟Juicy Curture, burberry黑標上次我回台灣差5000元, polo jeans, tommy, levi's, guess, zara, a&f, hollister, nike, gucci, DKNY,Marc Jacobs, Ralph Lauren, CK , tiffany, Diesel

化粧品:香緹卡, Kiehl's, burt's bees, bobbi brown, clinique

巧克力godiva, see's candy, ghirardelli

NaturalMade的維他命, 還有move free維骨力

不要在美國買歐洲品牌就對了
如果交通方便去OUTLET買你會更開心
回到台灣後你就不.會再去買什麼polo tommy了

去纽约该给中国的朋友该买什么好

简单的说,推荐美国本土品牌护肤品(Clinique,Estee Lauder,Kiehl's,Elizabeth Arden,Origins);彩妆(MAC,Bobbi Brown,Benefit)保健品,婴儿奶粉;一些超市品牌(GNC芦荟胶Aloe Vera Skin Gel,玫瑰花蕾膏Rose bud Salve,Coppertone水宝宝防晒系列,Badger的玫瑰膏、安睡膏、防蚊膏,Carmex护唇膏,这些统统好玩又不贵,超市deal的时候买Revlon粉底或者Cover Girl睫毛膏都是回去送给小表妹们的佳品;给MM还可以捎一两件pp内衣(VICTORIA SECRETS打折时)。

美教授谈赴美游:饭店不提供牙刷拖鞋 弄不到开水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8-06/18/content_8391124.htm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根据提供给联邦商务部及美国旅游业协会的调查显示,随着国家富强,中国游客远比想象中的要成熟,不但品味不低,而且自尊心强烈,希望被尊重,更对美国有高度期望,因为美国在各方面是世界进步发达的象征。

为落实迎接消费力惊人的中国游客来美观光,联邦商务部在去年结合美国产官学界进行针对中国游客的海外观光消费意向调查,由南卡罗来纳大学艾尔弗雷德.史隆旅游业中心与美国旅游业协会(TIA)联合开展市场研究,做为开放中国游客来美观光的学理依据。南卡大国际旅游研究所助理教授李想是三位执笔人之一。

李想6月11日受访时指出,从调查结果来看,加强相互交流,是国际上消除误解,避免争议的最好方式。他举例指出,一般中国游客把美国列为是“最最想去观光的国家”,但同时对美国社会有很深的误解。


调查显示,很多中国城市居民选择以“强势”(the most dominant)一词形容美国,但有不少人认为美国社会“充满暴力,到处是枪”,到了美国,“在街上可能遭到枪击”。而在另一项李想接受中国国家旅游局委托,针对美国游客意向的调查初步显示,一般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模糊,整体认知不好不坏。

他表示,经过开放到东南亚与欧洲旅游的经验后,中国游客对美国名胜古迹参访兴趣甚高,而不是一般人以为一定会去的赌场之类的声色场所,这点让他看到中国游客的成熟度,未来中国观光客美国游一定会朝“深度化,精致化”发展。现阶段的中国游客多是在中国事业稍有所成的专业人士,对自己及国家都有一定的自信,来到海外也期盼有相同的对待。尤其是出游美国,认为美国在各方面都会比别的国家要文明进步,期望获得尊重的感觉很高。

调查结果有还有两点让李想认为很有意思。中国游客印象中的美国是“摩天大楼林立”的极度商业都会化,却较少知道美国大自然的美景,可见“美国旅游业者在海外推广介绍美国美丽国土的不足”。李想表示,中国游客在美国游览抱怨最大的就在“吃”,非常难接受在美国“食物既生又冷,吃肉太多,水果奇缺”,更难忍受“弄不到开水”,“美国饭店不提供牙刷拖鞋”。

来自南京,在德州农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李想表示,这次与中国的旅游协议,美国官方用力很深,联邦跨部会的配合协调,从国务院配合加快ADS签证、商务部整合民间资源、国内安全部海关作业,可见美国对中国观光客市场的看重,他强调,“这是中美旅游业头一次做买卖,双方都极有诚意,都不想把买卖弄砸了”。(魏碧洲)

Thursday, June 12, 2008

纽约真是一座神奇的城市

纽约真是一座神奇的城市,到纽约的第一天我就狂热地喜欢上了这座城市。恰巧我来纽约时赶上Sex and the City电影版5月底上映,纽约満大街都是“欲望都市”的宣传海报,铺天盖地,来势凶凶。



我觉得用“欲望都市”来形容纽约再合适不过,这是我在美国见到的第一座(也许是唯一一座?)非常“中国化”的都市-満街的人,満街的车,无论多晚街上都有人,无论多晚饭馆都客満。在北京、上海早已熟悉的熙熙攘攘终于在纽约领教到了。同时我也很悲伤地发现,在普尔曼近一年的采菊东篱下,并没有把我训练成“悠然”田园人。恰恰相反,我骨子里的都市庸俗一下子在纽约迸发出来了,令人兴奋异常。这是一座让人如此平易近人的城市,当你融入其中,你会迅速成为她的一部分,完成得那么快速从容,这种感觉很像“混在北京”。纽约,就是这么自信,她有本事包容每一个异乡人。
深深喜欢纽约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在纽约有人接待,可以免费住宿。我的老友Danny租的公寓就在时代广场的核心地段-摩根斯坦利大楼(见下图右边的大楼)的后面,出门走两步一转身就置身于时代广场的超繁华中,有点做梦的感觉。


当然,纽约是一座高消费的城市,老友又很热情,每晚都尽早下班带我下纽约的馆子,我的纽约之旅一到晚上差不多也是亚洲美食之旅了。第一天吃的马来西亚菜,第二天去韩国街吃韩国菜(比望京的韩国菜好吃很多),第三天是泰国菜,第四天是日本菜,当然中国城的中国菜也不会错过。最后一晚告别餐去的是在纽约非常有名的川菜馆-朵颐,很是地道,出国一年终于吃上的地道的水煮肉,吃得我是大汗淋漓,不过也是价格不菲啊。

还有一点需要提出的是,我很喜欢纽约的地铁。当然,纽约的地铁比较旧和脏,但真的非常非常方便实用。在地铁交通方面,美国人不是很关心“面子”,只要能提供便捷交通就达到目的了。纽约地铁线路极多,游走曼哈顿坐地铁是最明智最经济也是最便捷的选择。纽约地铁单程2元,一天的pass是7.5 元;我在纽约呆五天,买了一个周票25元,真的不是很贵,超值。免费地铁线路图可以从每站的工作人员那里索取,很大的一张,是大纽约的地铁图,但真正有用的就是曼哈顿。所以我把曼哈顿那部队剪下来,图不离手,只要上地铁就开始研习,很是方便。当然,第一天坐纽约地铁非常不爽,因为线路实在太复杂了,线路名称既有数字又有字母,有些线路站台两侧还分express(只在大站停,地铁图标为白心圈站)和local(逢站必停,地铁图标为黑心圈站),一定要看仔细了,否则坐上express有些小站会坐过的。另外纽约的地铁分uptown(向北走)和downtown(向南走)两个方向,地铁口也不设在一起,一定不能走错。如果你想去downtown而找到了某站uptown的地铁口,那就问问路人,因为downtown的地铁口就在附近不远了(路对面,或旁边街区)。当年我去巴黎时,感觉巴黎的地铁虽然复杂,好像很快就能适应,但面对如此繁杂的纽约地铁,就是感觉不爽,第一天坐地铁相当紧张,但只要坐上一天,理论联系实践多多揣摩,很快你就会喜欢纽约地铁的。

我在纽约呆了五整日(七整晚),时间比较长,所以游走得比较从容。基本上玩纽约4-5天比较理想,当然3天也勉强可以的,大不了多走点路,跳过几个排队的景点,看个人喜好了。下面是我的详细游记,因为有几天下雨,早已制定好的计划不得不临时改变,让我这个计划性很强的人极为不爽。不过,纽约游记的结尾,我会做小结,将我认为最理想的组合线路总结给大家。这几天有点忙,纽约游记分日撰写,小结部分见最后一篇博客。(注:纽约攻略网上已经很多了,很多景点的介绍我是摘抄网络。)

第十日(5月16日/周五):帝国大厦-联合国-Grand Central车站-MOMA
纽约有两个景点是要起大早排长队的,一个是帝国大厦,一个是坐轮渡去自由岛参观自由女神像,一定要有牺牲大量时间的思想准备。赶上周末或是好天气,帝国大厦要排3个小时左右才能上得去,我周一去的自由岛,赶上阴雨刮风,天气很恶劣,就这样排队买票和上船还花了两个小时时间,估计周末排队三个小时应该不是什么悬念。所以这两个景点不能排在一起,最好分两个上午去完成。我周五计划去帝国大厦。帝国大厦前的人扮金钢。

据百度百科介绍,帝国大厦始建于1930年3月,是当时使用材料最轻的建筑,建成于西方经济危机时期,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象征,如今仍然和自由女神一起成为纽约永远的标志。地上建筑有381米高的帝国大厦,自1931年以来,雄踞世界最高建筑的宝座达40年之久。此大厦在美国经济最萧条,最不景气的时候,以仅仅不到2年的时间建成。在86楼及102楼有瞭望台,由于是露天的望台,台上的风力相当大。晴天的时候可远望至100公里。很不幸的是当天下大暴雨,坐地铁34街下,走到帝国大厦下面竟浑然不知,因为登楼的人真的不多,我压根没有排队就买票直接上楼了(19元,有点贵哦)。上到了86层,我才知道为什么当天那么少的人登楼,因为上面的天气实在太恶劣了,风雨交加,能见度又极差,我的雨伞竟然被吹断了!风雨中哆哆嗦嗦拍了几张照片(心疼我的相机啊)突然肚子痛,于是在纽约第一高楼上做了一次天使(屎),这应该不是每个游客都能办到的事情吧,还是很感光荣啊。 总的来讲,这个景点有点像鸡肋,名气大,但上来看看不过如此,还不如香港的好看,算是到此一游吧。从帝国大厦上拍到了风雨纽约城
从帝国大厦下来,我改变了计划,决定开始室内游,把计划下周一去的联合国总部景点提到前面。于是坐地铁到Grand Central站,出站后继续向东走三个街区,来到了令人向往的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象征世界和平的雕塑-一支扭曲的手枪


联合国的室内游览差不多45-60分钟,参观时间是每天9:30至16:45,周末是10点到16:30。成人票价好像11-12元吧,我用学生ID买的9元。每半小时一个英文讲解团,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俄语、汉语及日语导游时间就不固定了,当天下午有个意大利语团和日语团,中文团好像3点有,但我等不及了。买了票会给你一个时间,我一看还有半个小时呢,先在大厅里转转吧
联合国秘书长的照片我们这个团的导游是一个哥伦比亚小姐,她介绍说,联合国总部位于纽约,办公大楼由第42街至第48街,占有6个街区,包括联合国大会大楼、会议中心大楼、秘书处及哈马舍尔德图书馆共4栋大楼。创设初期的会员国为51个国家,以后不断有新的会员国加入,现在的会员国总数达到170个以上。这里总共有5000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面向游客开放的大楼有:联合国部大厦、会议大楼、秘书处大楼等

诺曼.罗克韦尔马赛克“为人准则”,1985年南希.里根夫人代表美国送给联合国
1974年中国送给联合国的象牙雕刻“成昆铁路”,非常精美的

吉他冲锋枪:化干戈为玉帛

电视里经常看到的安全理事会厅,真的身临其境,还是非常激动的
这是联合国大会厅,联合国所有会员国,不论大小和贫富,都能在大会这个论坛上就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陈述看法
来到这个大厅,让我回想起好莱坞电影《翻译风云》,这是唯一一部被允许进入联合国拍摄的电影,之前联合国可不买好莱坞的账,联合国一直就是拍摄禁地。不过时代不同了,联合国也不能老藏着掖着,因为《翻译风云》展示正面的联合国形象,二来让影片入驻联合国,还能让联合国更人性化,联合国自然也不介意为《翻译风云》折腰了。其中某间应该就是妮可·基德曼拍摄使用过的同传工作间吧
当天参观联合国总部的人非常多,也许因为下雨天,连哥伦比亚小姐都说很少见。总之,这个一小时的tour非常好,听说运气好赶上开大会或安理会,还能坐在旁听席旁听呢。

从联合国出来后回到Grand Central,快速欣赏了这座纽约最宏大最漂亮的车站


眼转快4点了,赶紧转地铁赶往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因为今天是周五,MOMA 4点以后免费。纽约MOMA的现代艺术品可是很有名的,但门票也不便宜,成人门票要20元,学生12元,周五下午4-8点向公众免费开放。地铁E线或V线从5 AV/53 St就是第五大道,在53街上就是了。到了那里呆住了,排队领免费门票的人都排出两个街区了,只好老实排队,进了馆内,还要排队存包,折腾到5点才进到MOMA里面。看到了毕加索的名作《亚威农少女MOMA的展品真是现代得可以,很多现代展品看了很搞笑

一只启动状态的电风扇,作上吊状,在一个挑高大厅里抽风般的折腾

梦露与黑保安
远看这是一地乱棉絮,仔细看发现棉絮中立着许多镜子,镜子反射棉絮,凌乱中的凌乱,很难理清楚

很多现代作品看上去莫名其妙,感觉智商受到了严重挑衅。拍了很多照片,有时间单独开贴介绍吧。MOMA最后一张:菜刀帮教主-任我行

三天的纽约之行

http://allbymyself.blog.jiaoyou8.com/friends_diary/allbymyself/0_0_0/view_01340435_no_0_0.html

纽约,纽约.在大部分人心目中, 它比华盛顿更象是美国的代表。哈德逊河口的自由女神像, 牵动全球经济动脉的华尔街,高楼林立的曼哈顿岛, 而在2001年9月11日之后,曾经伫立于曼哈顿下城的双子塔不复存在, 那片现在被称为”GROUND ZERO” 的废墟为这个城市添上了一份悲壮的色彩.

2003的国庆节前一天, 我等候在汽车站, 下午强烈的阳光使我刚从出四面无窗的实验室出来的眼睛很不适应, 肩上的书包里没有课本或是饭盒, 紧紧的塞着简单的行李。那时我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之后三天的纽约之行上. 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即将不再只在想象中,而将变成我的记忆和照片.

当公共汽车驶近机场时, 侧面飞来三架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 它们离地面如此近,以至于我能通过玻璃窗看见飞行员的脸, 那一刻,我几乎怀疑他们会撞上公路. 因为临近节日,机场的安检也格外严格. 机场广播不停的提醒人们注意可疑行李. 可见在911之后,美国人原有的安全感消失了, 在这点上它几乎和珍珠港事件的效果相当.

两个多小时的飞行之后,夜幕阑珊下的纽约出现在我的脚下,我很幸运,从窗口望下去,正好看见了哈德逊河上的自由女神像. 我默念道: 纽约,我来了.

跟随机场的指示牌,我总算没在拥挤的人群中迷失方向. 和Donna约好在PORT AUTHORITY见面,但当我找到SHUTTLE站时,发现没有到PORT AUTHORITY 的车,只有到中央火车站的. 幸好之前研究过地图, 知道两个地方都在42大街上,也没有别的选择, 只好硬着头皮跳上车. 经过四十多分钟的颠簸,灯红酒绿的纽约终于展现在眼前.中央火车站在外面看起来更象是个博物馆. 前面有一个骑士的雕像, 马的前蹄高高抬起.夜色中虽看不太清, 但是那份气势立刻使我感受到了纽约的霸气。

42街上人流穿梭, 如果忽略人种和语言, 我真以为回到了广州的步行街。刚走进中央火车站,我就被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深深震动了. 见过不少火车站,新的旧的,不外乎是大理石地板砖,自动扶梯, 干净就是我的最高要求.但是, 中央火车站简直是一个艺术品。高高的穹顶上是蓝色的油彩, 代表着天空。十二星座辉映在这永远湛蓝的天空. 这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奇观在艺术家的画笔下实现. 弧形的拱门, 粗大的罗马柱, 这份古典的建筑风格为这儿平添了一份安定的氛围.设计者大概是刻意要让行色匆匆的人们这里得到精神的休憩.

Donna在电话里说来接我。 火车站门口有一群看起来稀奇古怪的人, 我没敢在外面等, 隔着玻璃门向外张望. 不一会儿Donna来了。 他乡遇故知,兴奋就不用说了.从上飞机起提起的心总算可以放下了.

我们走在拥挤的人群中, 正兴奋的说着各自的见闻. 迎面来的一个二十多岁的白人小伙子竟突然伸出手来抓Donna的手腕, Donna反应迅速地躲开了, 但把我们的吓了个够呛. 看来纽约的治安差是名不虚传啊.

在路上还碰见了三个骑警,一大堆人围着照相,我自然也露了一小脸。

Donna住的公寓在170多街,需要坐地铁. 刚走下楼梯,就闻到一股臭味. 纽约的地铁和这个城市的名气实在太不相称. 地铁站又旧又脏, 看起来好多年没打扫了. 地铁象陈旧的火车车箱.比起广州的地铁来, 象是差了半个世纪。

Donna住的地方是墨西哥人聚居的地方。 房间不大,结构也有些奇怪,但租金不便宜.在大城市生活真不容易啊. 洗漱之后已经是午夜.楼下的墨西哥人竟然开着录音机高声歌唱起来, 真不知道Donna每天是怎么睡的。还好这一天太累, 在震天的音乐声中我竟然也很快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七点多就醒了. 虽然平时我是最爱睡懒觉的, 但是只要是出门旅游, 我必然是不需要闹钟就能早早醒来, 就象儿时的春节.

大街上格外安静, 夜猫子的墨西哥人大概都睡觉了. 在肯德基吃过早饭,我们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第一站, 自由女神. 正好又是七月四号,倒是很有意义. 从170多街到1街, 我们坐地铁纵穿了几乎整个曼哈顿岛. 出地铁站没走几步就看见了哈德逊河和远处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 也许是在太多的电视和照片看见过她的芳影,一旦真的在眼前,却有些不敢相信了。因为国庆节的原因, 安检格外严格, 检查口外面有荷枪实弹的士兵, 还停着好几辆装甲车。

渡船首先向Staten岛开去, 站在船头, 自由女神越来越近. 大家都在找着最佳位置照相. 这座已成为美国象征的塑像是法国人赠送的礼物,据说是以雕塑家的母亲为模特创作的, 她左手托着宪法, 右手高举火炬, 头带桂冠, 日夜注视着哈德逊河和曼哈顿岛. 塑像内部有电梯可以直通顶部, 桂冠的位置其实装有窗户,晚上里面的电灯点亮, 使得自由女神在黑夜中也依然明亮. Staten岛不大, 有一些铁制的名人雕像, 不限于美国的, 我看到一个是Eiffel的。从Staten岛再上渡船, 到自由女神所在的Liberty岛. 九一一之后, 自由女神内部就关闭了公众参观. 绕着基座走了一圈,近距离仰视自由女神, 她的脸部轮廓有古罗马雕塑的特点,端庄大方。 距离太近,反而倒不好照了, 在离岛的渡船上大家又纷纷举起了相机.

和自由女神像相对的还有一个叫ELLIS的小岛. 是美国移民博物馆的所在地. 当年新移民乘船到达纽约,他们首先被隔离在这个岛上进行检疫, 为防止他们带入流行病. 这些背井离乡的人就在这里遥望着一河之隔的新世界. 原来的检查大厅现在陈列着当年的移民带来的各种东西, 行李箱, 衣服. 在二楼我找到了一张中国女孩的相片, 她是19世纪末从福建乘船来美国的最早的一批中国移民.想来她的子孙后代现在大概已经遍布美国了。

从渡船回到岸上是一个叫Battery Park的公园.有一大群身着华盛顿时期军服的盛装老兵. 看来刚刚举行过什么庆典。纽约的街道按数字排列.越往北数字越大, 最南靠近哈德逊河的就是一街。从这儿出发去世贸遗址只有几站路.当我们来到这个这个在一日之间从世界上最有名的摩天大楼变为最著名的废墟的地方, 在最初那一刻, 我们并没有感到预想的震惊。这儿看起来就象在中国大城市里最常见的建筑工地, 周围用铁丝网围起来, 戴着安全帽的工人走来走去。我有些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走近才看到铁丝网上一个白色的石牌刻着911遇难者的姓名, 还有一束寄托哀思的鲜花。远处一面墙上画着美国国旗。环顾四周的如林高楼和匆匆来去的人流车流, 一切显得那么真实和平静.。好象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然而,正是我脚下这块地方,在两年前的那一天, 弥漫的烟雾, 冲天的火焰,倒塌的双子塔, 惊慌的人群。 曾经认为不会改变的生活秩序刹那间坍塌了,整个纽约都笼罩在爆炸之后的尘雾尘埃中和惊慌失措的气氛里. 这时我忽然感觉到Ground Zero这两个简单的词中蕴藏的那份凄凉和悲哀。

从Ground Zero到华尔街只有几个街区. 这条狭窄的街道是世界瞩目的金融中心.纽约证券交易所富于古罗马风格的浮雕正门就在街的中间。街道的宽度只能容一辆车通过. 因为是节假日,显的冷冷清清.街口是一座高高的哥特式的Trinity教堂,更使得整条街显得拥挤和封闭.

从华尔街出来是一段颇有些中国的商业街感觉的临河大道, 两边有卖各种小吃, 看起来象是意大利风味的。我们买了两串烤肉,边走边啃,悠然的逛着,看着两边各种肤色语言的人擦肩而过, 在河上停泊着游船,这儿就是繁华的南街码头.我们下一站是布鲁克林大桥。在伫立于哈德逊河上的数座大桥里布鲁克林是最有名的。这座双层的大桥中间是用木板铺就供行人使用的,两边则是给来往车辆用的。长长的车龙缓慢的移动在这座连接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区的桥上。在1883年初建成之时,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吊桥。直到现在,它的哥特式的双拱门还是纽约的象征之一。布鲁克林桥上是观赏曼哈顿全景的最佳地点。我们步行到双拱门,回头便看见整个曼哈顿展现在眼前,层层林立的高楼大厦就像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和哈德逊河上一望无边的开阔正好形成了对比。如果不是烈日炎炎,我们真想多留一会儿。

从布鲁克林桥上下来,我们在一家星巴克稍作休息。窗外是纽约的市政厅,法院等一片建筑群。美国虽然充满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但似乎所有的政府建筑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仿古的建筑风格,给浮华漂泊的现代都市增加了一份稳定和归属感。

来纽约自然少不了去中国城吃中国菜,这也许就是一份割舍不断的乡情。走在酷似中国小城市的中国城的街道上,耳边飘来混杂着普通话,广东话,福建话的南腔北调。一阵阵海鲜的腥味让我仿佛回到了熟悉的中国菜场。在一家广东菜馆坐下,点了一汤两菜,悠悠的美餐了一顿。举箸停杯,眺望窗外,真是不知今夕为何夕,且把他乡作故乡。

与中国城比邻的是Little Italy, 纽约城有着深厚的意大利文化的传统,这也是纽约人引以为豪的。但是随着城市居民的多样化,很多人在担心这一传统会逐渐淡化。从画栋雕梁的中国建筑到雕花玻璃窗下的意大利咖啡座,仅仅是一街之隔,却好像是跨国旅行。路边的小店挂着意大利腊肠,一阵阵飘出新烤面包的香味。喝着咖啡的人们悠闲的看着来往的行人,我们装点了他们的午后时光,而他们也构成了我们寻找的风景。想起了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沿着著名的第五大道,我们向时代广场走去。第五大道两边不仅有Guess, Coach这样的名牌店, 也有Old Navy这样的大众品牌. 抬头一看,帝国大厦伫立在街的尽头. 曾经风光无限的帝国大厦一度被双子塔抢去了风头, 然而现在它又恢复了往日的王者地位, 或许是”Sleepless in Seattle”里那个在大厦顶上的约会依然触动着人们心底的那份浪漫情怀吧.

等我们到达大厦底下,却被告知今天纽约市长等政要将在这儿观看国庆焰火,所以对公众关闭了。在曼哈顿的城市森林中想找一块地方看焰火还是很不容易的。帝国大厦上不去,我们转到时代广场。此时正是华灯初上之时,色彩缤纷的霓虹灯,闪烁变幻的广告牌勾勒出我们在电视上所熟悉的时代广场。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喧嚣嘈杂的音乐人声,置身其中我却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那一句“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回到住处,隐约还能听见烟火的声音,只可惜它那斑斓的身姿却藏在了层层叠叠的高楼后面。不过楼下的墨西哥人也不甘寂寞,给我们来了场小型的焰火表演。在美国的第一个独立日,我就在噼里啪啦声中沉沉睡去了。

一觉醒来,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楼下的马路上留下了昨晚“焰火晚会”的战场。我们乘坐地铁前往时代广场。大概整个纽约都是晚睡晚起型的。这时的时代广场和昨天晚上的热闹截然相反,冷冷清清的只有稀落的几个行人和偶尔驶过的几辆汽车。时代广场由纽约时报得名,1924年搬迁到现址。这儿座落着百老汇的剧院,世界著名公司的办公楼,每年新年前夜在这儿的庆祝活动吸引着全美国的观众,落下的金苹果年年都点燃了新年PARTY的高潮。

一大早来到时代广场是为了买百老汇音乐剧的打折票,我一直心驰神往的PHANTOM OF THE OPERA就在MAJESTIC 剧院上演。来到卖票点,竟然已经排了几十米长的队,看来百老汇的魅力依旧。看这样子排队要好一阵子,我们只好放弃了,准备晚上再来碰碰运气。转头之际竟然看见一个三九的广告牌,在一堆英文的广告牌中格外引人注目,赶紧拍照留念。

沿着42街向东,走过Madison 大道,第五大街,当又看见哈德逊河岸时,我们就来到城中之国的联合国总部。这块一公里见方的地方1952年由美国赠送作为联合国的永久办公地点。因为是节假日,联合国大楼前没有升旗,只有一溜光光的旗杆。广场上有那个著名的手枪雕塑,扭曲的枪管代表着对战争的厌恶。参观者的入口在后门,门卫知道我们是中国人,还笑着用中文给我们打招呼。看来联合国的门卫也不简单啊。

经过安检进入大厅,先和墙上六位秘书长的画像合了个影。联合国的参观由导游带领,大概半小时一批。我们的导游是一位穿着民族服装的漂亮黑人姑娘。在对联合国概况进行过简要介绍后,我们依次参观了安理会,联合国大会等几个大厅,在走廊上陈列着各国送给联合国的礼物。中国的是于1974年赠送的象牙雕塑。主题是中国古代的山水,高山流水,亭台楼阁。精雕细琢,入细如微。联合国大会厅看起来和电视上的一样,每个位置前面有国家的名牌,话筒,同声传译的耳机。我们本来想找中国的位置,可惜参观时间不允许。走在这个国中之国, 整个地球好像被压缩在一起,那些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国名,好像只是咫尺之遥。其实人类生活在这个孤独的星球上,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三国演义的开篇一句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未来也许会有一个真正的“联合”国呢?Donna还给了我一张联合国的邮票,据说只在联合国这一亩二分地上有用。这儿的邮局大概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了。

从联合国出来已近中午,在附近的一家Subway简单吃过午饭,我们向格林威治村进发。这儿在上个世纪初逐渐成为改革者,艺术家,激进思想者的聚集地。现在它依然保留着部分的传统,当然今天提到格林威治村,人们更把它看作是纽约大学的学生村和同性恋者的社区。从摩天大楼阴影下的42街来到酒吧环抱,道路蜿蜒的格林威治村,周围的人群也从西装革履,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变为背书包,穿T恤的年轻人,他们或在路边小店驻足观看,或在咖啡店悠然闲坐,或是在WASHINGTON SQUARE PARK的长凳上蒙头大睡。这种闲适和温情的氛围让我们倍感亲切。也许42街或是第五大道表达了纽约作为国际化都市的豪华和大气,但却免不了有些缺乏人情味,格林威治村的生活气息却让人如沐春风。坐在公园的一角,看着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树荫下读书的学生,和小道上散步的情侣。我们只觉得快忘了一天的行程,忘了下一站去那里,只想在这有轻风有阳光的午后,在这陌生却温暖的他乡,睡一个香梦沉酣的午觉。说到同性恋社区,我们可能是比较眼拙,并没有觉出什么不同。

从格林威治村走出不远,就到了著名的SoHo. 说到SoHo,想到的另一个词就是小资。纽约的SoHo和伦敦的SoHo并没有关系,它的全称是"SOUTH OF HOUSTON"我的确是看不出这与小资有啥关系.纽约的SoHo和格林威治村毗邻。这儿出名的是现代艺术画廊和颇具特色的商店。因为是国庆节休假,大部分的商店都关门。不过从橱窗里看到那些精致的艺术品和养眼的衣服也是不错的享受。我喜欢SoHo的建筑,精致的小楼,古朴的街道,据说在格林威治村有大量人口涌入,艺术气氛开始淡化之后,纽约的艺术家们便移居到这里。当SoHo开始出名,他们发现这儿再也不是能远离世俗的天堂,又开始了新的迁徙。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徘徊的艺术家们在和世俗的战斗中总是且战且退。

我们第二次来到帝国大厦。大厦入口处有两个门,大厦住户从专用通道进出无阻,参观者的入口却排了大概五十个人的队。可能昨天不少人都被堵在了门外。当我们随着人流走进大厅的时候,迎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壁画,帝国大厦耸立在纽约地图上,光芒万丈的阳光成为大厦的背景。在1931年建成时,帝国大厦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86层。如今虽然世界第一的名衔不在,但它作为纽约乃至美国的标志物之一,风采依旧。走进大厅之后,我们才发现自己乐观估计了情况。排队的人比想象的还要多。我们被领到走廊继续排队,糟糕是好像这还不是全部,因为走廊的尽头除了人头什么也看不见。四十分钟,我们几乎在大厦里面绕了一整圈之后,终于来到了售票处的门口,像国内很多景点一样,在一幅帝国大厦的画前照相。我们对这镜头摆出POSE微笑时,发现房间里排队的人一点也不比外面少。工作人员用活动栏杆把人群隔成了之字形。黑压压的人群看不到头,真难得大家都那么耐心。前面有些小孩子坚持不住,已经坐在了地上。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买到了11元的到顶楼的票,从售票处出来,我们又开始等待排队上电梯,保安在数每次上电梯的人数以防超载。终于轮到我们上电梯了,站了快两个小时的脚已经要失去知觉了,但是一想到马上就能从86层楼上俯瞰纽约了,似乎又生出了力量。只花了不到一分钟左右我们就到楼顶,电梯速度很快却很平稳。在这儿每个人要通过安检,现在在美国安检似乎是无所不在。在等待安检的时候,碰到一个从塔吉克斯坦来的教师。他在纽约学习一个月,买了纽约旅游的通票,正按照票上的景点,一个个玩。我好奇地问他,他们是不是也说俄语,他说塔吉克有自己的语言,很多风俗习惯也和俄罗斯不一样,我想难怪前苏联最后解体了呢。

通过安检之后,我们上了另外一个电梯来到顶楼,这儿是一个礼品商店,外面的露台用钢丝全部围了起来,站在露台上,大风吹得我眯起眼睛。向右看在雾气中可以隐约看见哈德逊河上的自由女神像,前面在高楼林立的曼哈顿上城中一大块绿色是中央公园。尖顶的克莱斯勒大楼近在咫尺。从铁丝网的格子里向下看,在拥挤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城市森林只留下狭窄的视觉空间,像是一个无底的深渊。马路上的车水马龙看起来的移动的玩具。终于站在了帝国大厦的顶上,可是在这拥挤的人群中,大概不是个适合Sleepless in Seattle 里那样的浪漫约会的地方。在礼品商店里,我买了一个帝国大厦的小模型。本来我对旅行纪念品一般是不太感冒的,但这次我要给自己一点纪念,为了这两个多小时的排队。

没想到下楼也要排队,我在走廊里看见了我们的照片,25元实在是太贵了,我们只好把它留给帝国大厦作纪念了。当我们走出帝国大厦,外面的队伍还是那么长,看看手表,我们在这里已经站了整整三个小时了。

在时代广场的吉野家吃了一顿牛肉面,感觉双腿开始恢复知觉。在MAJESTIC剧院的售票处,我们被告知,只有100元一张的包厢票了。对于两个穷学生来说,实在太贵了。加上这一天马不停蹄的行程,我们最后选择回家。有点遗憾也不是坏事,因为我知道我会再来的。下一次,我一定会坐在剧院里欣赏那如梦如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和荡气回肠的天籁之音的。

在纽约的第三个清晨,天气凉爽,出门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脚已经有点塞不进鞋里了。不过,行程不变。

8点半,我们到了洛克菲勒中心,这是美国洛克菲勒财团投资建造的大型商业娱乐和办公建筑群。在到洛克菲勒中心的路上,我们还碰巧看到了NBA总部,楼下是一个主题商店,门上还有一个篮球筐。我也装模作样的摆了个投篮的姿势照相。

洛克菲勒中心的正门位于第五大道旁。以G.E.办公大楼为中心,面向它的右侧为英国大使馆,左侧为法国大使馆。二者之间的人行道上排满长凳,后面是海峡花园。在海峡花园与G.E.办公大楼之间的广场,有世界各国的旗帜飘扬,因而被称为花园国家。到了夏天,广场成为露天自助式餐厅,而黄金雕刻的希腊神普罗米修斯,也因五颜六色的喷泉点缀而光彩夺目。洛克菲勒中心的东侧与地下连结,全长约3公里,构成了大型地下商店街。NBC广播公司的总部就在G.E. 大楼,每天NBC的早间节目就在广场上直播。

在我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江西电视台每天放一集走遍美国。我当时被它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浓浓的生活气息吸引了。其中一集,Susan 和Harry, Michelle在中央公园乘坐马车,那时我是多么向往有一天我也能坐着马车在中央公园里倘佯。人生真是充满惊奇。九年后我真的来了。

如果只给我选择一个喜欢纽约的理由,我一定会选择中央公园。在曼哈顿中心的高楼大厦之中,中央公园就像沙漠中的绿洲让匆匆奔波的人们有一处憩息放松的乐土。中央公园从曼哈顿中城一直延伸到HARLEM, (从50多街到110多街) 。 在公园里,绿树掩映,碧水荡漾,你可以在绵羊草地上晒日光浴(当然你得穿比基尼),也可以在棒球场上打一场比赛,在秋千架上,人工湖边消磨一个午后,或是在林荫小道上跑步骑车溜狗。当然还有我的FAVORITE, 坐马车周游中央公园。

在中央公园的门口,一溜儿的马车一字排开,白色的车箱上装饰着彩色的花束,连马头上也插着彩色的穗子。34刀的价格不便宜,但少年的梦想是无价的。马车从公园大门的骑士塑像出发,先走上了繁忙的马路,马车和汽车并行。马车转向进入公园,只是一条街之隔,却象是到了另一个世界。驾车的大哥开始介绍中央公园,可惜那时的英语不够好,很多部分都没听明白。但记得他指着远处两个并列的尖顶双塔说,那在很多电影中出现过。听着哒哒的马蹄声,沉浸在世外桃源一般的宁静中。真的很难相信离这儿不过几条街的地方就是高楼群立,繁华忙碌的曼哈顿。不得不佩服纽约人的魄力,在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中央公园里没有任何的宾馆,饭店,写字楼,一切都归于自然,除了绿树鲜花,蓝天碧水,就是享受其中的人们。如果说高楼大厦是纽约绚丽华彩的外表,那中央公园就是她沉静温情的心。因为面积广大(843英亩),又没有大门,中央公园也成为流浪汉的天堂,天黑之后不太安全。中央公园的北端,由于靠近著名的黑人区HARLEM, 一般人都避免经过。不是种族歧视,但从110街到125街的HARLEM的治安的确是大家都谈之色变的。

在中央公园两侧是纽约最昂贵的居民区,居住着纽约的富豪们。街区两边是一栋一栋公寓楼,一层的铺面是鲜花店和各具特色的咖啡吧。这里的公寓建筑有些年头了,但看上去建筑保护得很好,整洁而韵味十足。街上行人很少,路边各色的花朵盛开,氛围惬意而宁静。我们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家快餐店,解决了午饭。

在纽约的最后一站是大都会博物馆,在中国听说它,多数是在历史书上讲到某某文物,之后就注明被八国联军掠夺,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今天我们竟然要在异国的土地上才能看到郑板桥的竹子,唐伯虎的扇面,实在是兴奋中夹着遗憾。

大都会博物馆建于1895年,有一百五十万平方英尺的展区。(1英尺=0.3米)。这里展示了从古埃及的石刻到现代的金属雕塑,从欧洲油画到中国山水画,从古罗马的雕塑到苏州园林的无数展品。门口的台阶下经常有街头艺人的表演,逛累的游人有时就坐在台阶上看场现场表演,当然你如果觉得好的话,也会往他们的帽子或是铁罐里扔上几个美金。我去的那天就有一群黑人在表演有点像杂技之类的街舞。似乎观众反应还不错。

我是比较缺乏艺术细胞的,想当年在初中时美术得的唯一一个优还是我用数学作业和人交换来的。我画的线好像不是直的就是折的。在芝加哥的美术馆曾经看过莫奈的风景画,我想那是我能理解的艺术,浓墨重彩铺满了整个画面,却有一种平衡的内敛力。站在他的画前,仿佛在躺在鲜花烂漫的花园闭眼聆听微风轻吟,满足而平静。芝加哥没有梵高的画,却有不少毕加索的作品,可惜我的愚钝眼光实在是欣赏不了那由不规则色块组成的画。

大都会的确是名不虚传,这儿竟然有半个展厅梵高的作品,从向日葵到麦田上的蝗群,还有他的自画像。当我比较他和莫奈的向日葵时能感觉到梵高的向日葵里那种强烈的张力,这张力来自近乎扭曲的不平衡感,是画家那不为当时世人所欣赏的才华,是他那无法与社会协调的内心在喷薄。梵高的画传达了一股不同寻常的生命力,那是一颗高傲而孤独的灵魂在无尽黑暗中的呐喊,正如他自画像上那对忧郁而深邃的眸子对观者所倾诉的。

当然大都会有的远不止这些。那些工笔细描的宗教画,细致之极,连画中人物衣服的光泽都栩栩如生。古罗马雕塑馆有着玻璃的天顶,阳光透过高高的屋顶投射在那些形态各异的雕像上,令人回想起古罗马帝国的辉煌历史。兵器馆展示了各个时期的盔甲和武器,那些在玻璃柜威武的战士们好像随时准备冲锋,金戈铁马之声仿佛在耳。室内装潢展厅复原了18世纪巴黎数个顶级饭店的房间,这些豪华的家具在任何的细处都极尽奢华。这就是什么叫玩物丧志了。在三楼的露天阳台上展出的是现代雕塑,不过对我来说,这儿最大的吸引力是,站在这里,中央公园的景色一览无余。

大都会博物馆不是像我这样两三个小时走马观光所能欣赏和体会的。在展厅里常看见搬个小凳子,摊开画夹,专心致志临摹的人。相信从博物馆建成之后,这儿的艺术氛围一定熏陶出了不少画家。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三天的纽约之行就要就结束了。“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只是纽约的过客,我带不走纽约的云彩,但我却不想挥一挥衣袖,怕惊扰了我沉甸甸的记忆。回明尼阿波利斯的飞机在早上六点,于是在拉瓜迪亚机场,我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在BAGGABE CLAIM边,我静静坐在一个角落里,观察着一架架飞机带来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我看到了一群从泰国来的学生,他们叽叽喳喳,充满兴奋,也许是初到美国的学生;我看到了像是从东欧来的两家人,孩子们看管着行李车,父母来回搬运着规模庞大的行李,我想他们也许是移民来的;我看到了一对热情的情侣,在我身边相拥良久,让我开始觉得机场的空调格外寒冷。

终于熬到了飞机起飞,我注视脚下正慢慢醒来的纽约,默念道,我会再来的。对于纽约这样的城市,你可以找出一千个爱它或是恨它的理由,但是,你却永远不会忘了它。

法拉盛就是中国

http://www.elanso.com/ArticleModule/UAVcG9KANsIsIYU0NsSYTgIi.html

坐7号线地铁到了Main Street,一下车,到处都是中文。小吃城,同仁堂,水果摊,沿街叫卖的,地摊卖玩具,盗版光盘的,报亭卖电话卡,QQ币卡的。中国人的银行,中国人的快递公司,中国人的电话公司,还有中国人的客运公司,“法拉盛--唐人街”,“法拉盛--好世界大赌场”…… 沿街都有递小广告“学英文,Learn English” 的,“纽约一日游15块钱”…… 连美国人的银行都入乡随俗,WaMu 在街头拉了一个横幅广告,上画一个硕大的财神爷,上写“我们的银行服务周到,恭喜发财”云云……

我们看过一两家旅馆,都感觉主人有明显的铜臭味,条件也不怎么好。后来终于在一家叫一松亭的旅馆住下了,50块钱一晚,条件还不错,主人态度很好,没有铜臭味。无线网,厨房,浴室什么的都有,挺干净。我只希望房间里多张大桌子或者沙发,因为有些东西没地方放。

然后就开始执行我们的5天周游纽约的攻略。到安顿好住宿已经3点左右,所以我们就没打算吃什么特别的东西,在一家临街小店花了一块钱买了4个小笼包,准备填饱肚子就冲向联合国,帝国大厦和时代广场。没想到这个小笼包是如此好吃,跟我在国内吃过的最好吃的小笼包也有的一拼,以至于我们快要走到地铁了,居然回头去又买了12个小笼包,准备作为一下午填饱肚子之用。

在后来的几天里,我们发现法拉盛真是一个美食的天堂,一条街不知道有多少餐馆,以至于我们决定以后如果来纽约玩都住在这里了。Main Street上靠近旅馆有一家叫作盛发小吃(如果我没记错)的,里面有非常好吃的豆腐脑,油条,豆浆,炸糕之类。我们本来每天都在那里吃早饭,后来居然发现这家中午和晚饭的砂锅,麻辣烫,牛筋,牛肉也特别好吃。这里的牛肉都是里面有牛筋那种钻子肉,像人的肱二头肌,很活很嫩。我小时候很爱吃猪的钻子肉。于是最后两天我们就全在这里吃了。价格还挺公道,又不用给小费。两个人一顿晚饭下来才花十几块钱。他们也有火锅,17块钱一个人自助,吃个爽。

另外有一家叫作膳坊的,菜很好吃,正宗的川味。吃了夫妻肺片,特别香。还有鱼香肉丝和孜然羊肉。服务人员态度很好。比较贵了一点,三个菜加小费一起花了40块钱。

不过来的第一天晚上我们比较倒霉。到旅馆主人提到的一家叫做“牙虎”的台湾涮涮锅去吃。店里的服务员就没把客人当客人,当着客人就在那里互相嬉笑打闹。涮涮锅里什么味道都没有,要加一点辣就给你放那种只辣不香的辣椒水,辣的不行了。菜也不新鲜,不知道在冰箱里放了多久了。只吃了点菜叶粉丝之类就吃了24块钱,只给了2块钱小费,惩罚一下。嘿嘿!

靠近旅馆还有一家面包房。里面的蛋挞,面包什么的也特别好。可以买一些拿到大都会博物馆中午充饥之用。那些博物馆里面的食物看见就让人没有食欲 ;-)

搭灰狗游纽约

http://blog.bcchinese.net/simple/archive/2005/01/11/7520.aspx

1月12日 早晨7:30搭灰狗----10:15到纽约 Port Authority Terminal。先去旅馆Check in, 拿地图,询问一些情况后出发去中央公园,沿第七大道走,沿途可以逛逛位于第七大道的Madison Square Garden, Times Square,百老汇(Broadway)顺便到时代广场的游客中心拿一些免费的资料,接着就是位于西57街的Carnegie Hall. 然后进中央公园,再到公园的管理中心喝免费提供的牛奶,拿免费的公园介绍资料,嗯,我的确很喜欢“免费”这两个字。大都会博物馆就位于中央公园东侧正中央,走过去,下午五点以前的时间就在这啦。回来走第五大道,顺着大都会博物馆一直走就好了,顺便看看从外面看看现代美术馆(MOMA,门票太贵,下次再说吧!不像大都会博物馆,一美金就可以了:)),顺着第五大道继续走,还可以看到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圣派翠克大教堂,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及帝国大厦,到这里,如果时间还来得及,7、8点的话,就到位于第八大道上的邮政总局去寄出第一批明信片。然后回旅馆,洗洗睡。对了每周三这家旅馆都会提供免费的纽约披萨,晚餐又省了。美满的第一天结束,进入梦乡。天气预报:今天有雨

1月13日 早晨7:30出发去penn station 坐火车去新泽西,大概中午12:00回到纽约,然后去SOHO区,这里是艺术家聚居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手工艺品的地方,带着一颗随意的心情,应该有不少乐趣,原则是只看不买,不亦乐乎?!看完这里,时间如果还早,就回住处Chelsea附近看看老房子,随便走走,拍拍照。 天气预报:今天还是有雨

1月14日 早晨8:00check out, 直奔华尔街,先去 Broad街20号看看能否领到参观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免费票,领不到就四处乱窜一番,在此地的邮局发出第二批明信片,然后去寻找华尔街上象征财富的金牛,抚摸、拍照、留影:)。结束华尔街之旅后,先去世贸中心遗址,然后再去渡口搭渡船去staten island, 根据导师的建议,25美分的单程,到岸后不下船再回到曼哈顿,目的是为了从岛上观看曼哈顿的城市建筑风光,回来后,再搭渡船,去Ellis岛,完成我这个旅游观光客的使命,环绕围观拍照再回曼哈顿。希望这些在中午12点可以结束。

接下来就是寻找布鲁克林桥的入口,在桥上漫步一番,从桥上可以看见East River岸边的17号码头,旁边是FishMarket,据我从公立图书馆借来的纽约时报的纽约导览书里面写道的,这个17号码头是纽约高楼林立,水泥钢筋的城市中一个享受点点帆影、海风、海鸥、啤酒的绝美休闲角落。

你能猜到我接下来的行程吗,哈,不用说了,唐人街!桥下就是唐人街了,除了一饱我的口腹之欲,还真要认真看看这个在纽约算是一个大的社区的华人团体,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旅游书里称说唐人街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团体,有的人甚至终生没有出过唐人街。此地的主要势力也渐渐从广东人转向福建人,以往出国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我们的同胞,非洲、东欧、西德,华人真是一个充满了顽强生命力的民族,背井离乡的他们,是否还念念不忘自己的民族血统,看到同胞,是否还有泪沾襟的冲动,抑或早已忘记了这些,快乐幸福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anyway,纽约,我来了!天气预报:今天阳光灿烂!

我的纽约之行计划了很久,没想到的是天公要送我两场雨,一定是怪我平时说话太多了,:)(同屋去波士顿碰到下雪,呼呼喊冷,我还在这边说:下雪逛才有意境,好吧!我的雨中第五大道想必也是如此这番的有意境吧!嗯,写到这里倒是提醒了我,带多条仔裤是必要的。)

去纽约,除了走走走、拍拍拍,这些典型观光客行为外,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些别的收获,我会把镜头转到一些非典型建筑、景点上,希望可以留多一些感触和印象,我还希望有机会在中央公园租辆童车(最便宜,6美元),随便绕着园子转转,买只街头巷尾的热狗或者Bagel,来一杯中杯的摩卡或者latte,坐在长椅上,放慢脚步,假装我也是一个从某个写字楼里面溜出来吃午餐的白领,或者蓝领,无所谓,希望我的纽约之行快乐、圆满、希望我的相机在兴不辱使命的留下观光照的同时,还可以拍下一些点点滴滴琐碎但真实的纽约。等我回来报告哦~

走马观花纽约游

http://usa.bytravel.cn/art/2810/

昨晚睡眠严重不足,今天一早出发来纽约,在车上睡得七歪八倒,质量好得让同行姐妹甚为嫉妒,几乎恨不得把我用针扎醒(汗,睡得好我招谁惹谁了)。纽约市的交通果然如传说般疯狂,所幸师姐夫技术了得加上准备充足(加上一点运气?),顺利来到住宿点,草草安顿一下,便出去逛也。
首先来到联合国总部,贪图省时间便只在外面走马观花了一把。虽然早被告知此地无甚特别,看到那一高一低两栋楼和标志性的石头(上有一小圆洞,不知寓意为何),以及光秃秃的几十根旗杆,仍然是有点失望。隔河与之相望的是长岛,两岸富人对视,不知是何光景。不过一路之上,高楼各有特色,却也颇有风味。旁边一个遛狗场里,,七、八只不同的狗儿自由随主人活动,颇有意思。纽约宠物狗之多也足为一景观,且捡狗屎的人总不如狗多,呵呵。接着又坐地铁去华尔街,当然 已被告知大名鼎鼎的The Wall Street是乃一小街,破且黑,仍然心不死,去后发现描述恰如其分。不过证券交易所门口大国旗直垂而下,仍有其气势在。想到世界金融市场的脉搏便在这样一所普普通通的建筑中跳动,不由得有些感慨。借外不远处有一猛牛铜像,甚喜之,合影留念。从华尔街中向外望去,两侧是高楼,狭缝中恰好是一座长型尖顶教堂,颇精美,气势不输于摩登华厦,却又古色古香,洋溢着艺术的唯美感觉。现代与古典,实际与浪漫,经济与文化,我在华尔街中心侧身回眸,便尽收入眼底了,可谓纳须弥于芥子吧,一笑。

随意吃了晚饭,直奔时代广场而去。途经帝国大厦,打算等更晚的时候上去看纽约夜景,便先过而不入。走了一回赫赫有名的第五大道,不如想象中明亮宽敞,繁华景色却如所料。到时代广场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时分,各色广告牌霓虹灯闪烁不停,人潮涌动,可以用“富贵风流”形容。其它也未见长,唯有热闹繁华气象,确实与众不同,在夜色中分外醒目。有蜘蛛侠踏着圆形街车邀游人同游,有双层观光车载着笑语不停的游客往返,由警察跨着高头大马利在街边,其功能怕是与人合影多过维持治安。店家招徕生意的花样层出不穷,却又不觉得凡俗,总有些赏心悦目的成分在内,也许这便是人们乐意在时代广场流连的原因之一吧。。垃圾桶上的话也有幽默感:“The trash can is a bad place for your financial information”。Sense of humor,足可解颐。

折回帝国大厦,已是近晚上10点。买票,上楼,等电梯,上天台,每一步都伴随着漫长的等待。我的双腿和 神志都开始有些非常规的反应出现。好容易到了86楼的天台,向外观望,纽约一片灯火辉煌,流光溢彩,金融区,中央公园,大桥,河流, 录音机里都配有十分详细的解说,且有多种语言选择(中英文兼备),果然不愧是金融之都,从配套服务也可见一斑。另有附带的景点拍照服务,接待处的黑哥哥热情洋溢,见到我们一开口居然是十分标准的普通话::“你好!顶呱呱!免费的!”字正腔圆。我大笑摇头,黑哥哥气得眼珠几乎瞪出眼眶,扭头招呼下一位,不理我了。虽说在帝国大厦上下费了不少功夫,却仍是值得的。回来已近1点,匆匆 漱洗,为明天的战斗准备了。

纽约是个脏而不破的地方

http://travel.netbig.com/record/2006-06-20/26321.htm

从小就听很多人说纽约是个脏而不破的地方,牡马的第一感觉则是又脏又破,当然,这只是第一感觉而已。

牡马清楚地记得那是八月二十七日的晚上十一点,偶坐着灰狗到了曼哈顿。在车上强打精神看完了平生第三遍“罗宾汉”的牡马当时正可劲靠着车窗睡觉呢,偶然一睁眼,发现已经离开了高速公路进了市区,街道正如自己多年来想象的那样:路灯比夜晚的北京亮不了多少,半死不活地闪着幽暗的光;人行道上杂乱地堆放着垃圾袋,还不时从某个排气管喷出热气,更加显出夜色的阴郁与低沉。虽然一路陆续经过了林肯中心、佛德汉大学,不时出现几分亮色,但却不能消除给人的一种脏乱的感觉。偶当时不禁想起了Beat it中的场景,眼睛一花,仿佛就浮现出了小阿飞钻出下水道的画面。

当晚住在一个纽约大学的师兄家里,次日一觉睡到十点才起身出门,开始纽约之旅。

大家在地铁附近的一家韩国餐馆吃了早中饭,坐地铁到达曼哈顿。我们的第一站是Guggenheim Museum。

Guggenheim Museum的全称是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想必是由一位名叫Solomon R. Guggenheim的德国人斥资兴建。不仅在纽约,在西班牙的毕尔巴鄂、意大利的威尼斯以及德国的柏林均有此公兴建的博物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访问其网址:http://www.guggenheim.org/

纽约的Guggenheim Museum位于第五大道与89街的拐角,可以坐地铁4、5、6线在86街下车,向西走几个街区就到了。该博物馆建筑设计十分奇特,为螺旋上升形,艺术品即陈列在螺旋线上。(看过Man in Black的朋友一定还记得:在故事一开始,Will Smith 演一个纽约警察追一个外星人直到中央公园东墙外,然后那个外星人出人意料地一跃而起跳上对面的建筑,那就是Guggenheim。结果害的Will Smith绕着螺旋线跑了老半天才爬上顶层,这下大家对Guggenheim有印象了吧?)一般博物馆由于展品分类、分布复杂,观众在参观时往往一边走一边查阅馆藏分布图,还时不时因上下楼层阻隔而中断游程去爬楼梯,破坏了欣赏的连续性。在Guggenheim,观众可以沿着螺旋线连续地欣赏完所有展品,因此这一建筑构思堪称精巧。

由于空间的限制,Guggenheim Museum将在纽约建立第三个馆址(最早的纽约Guggenheim叫做SOHO,位于百老汇。我们去的是第二个),由同一建筑师设计(Frank O, Gehry, Guggenheim的多处博物馆建筑均由其设计,除此之外他还有许多看了让你震撼的设计作品)。这回的设计更是离奇,外观如同一堆胡乱纠缠在一起的金属箔,地点定于赫德逊河边,其意图可能是体现现代与古典在Guggenheim的结合,建成后有望成为纽约的另一标志性建筑物。

Frank O, Gehry是一位建筑大师,他生于加拿大,在美国上夜校学习建筑,后来又在巴黎发展。Frank O, Gehry的艺术风格很鲜明,就是注重表现建筑的立体性,其作品往往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这回的金属箔式设计与其在西班牙毕尔巴鄂Guggenheim博物馆、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的设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他的简介与主要作品http://www.salon.com/people/bc/1999/10/05/gehry/

王征、邵尉过去都来过Guggenheim,邵尉这次准备细细的看一下,因此在入口处租了设备慢慢的边看边听讲解,我和王征则共同开始为时一个半小时的走马观花之旅。值得一提的是,Guggenheim Museum的门票是七美元,但并非强制购买,而是美其名曰对艺术事业的donation。王征作为Chase的员工,可以携亲友免费参观多处博物馆,因此这一天的博物馆之旅一路免费,在此向王征再次致以感激之情。

从2000年5月19日至9月10日,Guggenheim Museum的展览主题是1900 Art at the Crossroads,翻译过来是:1900,绘画艺术的十字路口。如题所示,该画展向观众展示了二十世纪初绘画艺术的传世之作,并试图通过一种新颖的布置方式来展现美术在世纪之交的巨变。

该画展展出了来自26个国家、170位画家的250幅绘画(雕塑)作品,多数来自欧美各大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品,其中不乏莫奈的《睡莲》、高更的《浴女》、毕加索的《饮苦艾酒的人》以及塞尚、德嘉斯、马奈、马蒂斯、罗丹等人的传世之作,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能够集中欣赏到如此众多的精品,其中的许多作品我只是在北大上西方美术史时在幻灯片上看到过,“这次看见活的了”!

该画展的展品布置独具匠心,根据绘画内容分成裸体与沐浴、自画像、静物、人物、风景、社交场面、城市、乡村、肖像九大类,在同一大类中,观众可以欣赏到不同画家对相同或相似主题的不同表现手法,并感受到绘画艺术在该时期的继承与发展。

参观过程中,王征从头到尾不断向我介绍各个画家的风格与作品的内涵,给我很大的启发。如果说在北大看幻灯片听课是练兵,那么听着王征的解说欣赏这些作品则可谓实战了,王征居功至伟,在此一躬到地。

从华尔街到时代广场

http://starcruiser.spaces.live.com/Blog/cns!E81AAB76BBE87BF7!618.entry
从爱丽斯岛坐渡船回到曼哈顿,同学老戈夫妇已经在码头等我们了。老戈算是个纽约通吧,各种掌故传说如数家珍,有同学到纽约来,常常是他担任导游。我们从炮台码头出发,走过了百老汇大街,华尔街,Trinity大教堂,世贸大厦遗址(ground zero),市政厅,档案馆,布鲁克林大桥,中国城,soho, little italy,帝国大厦,最后精疲力竭,腿都抬不动了,于是放弃了去纽约图书馆的企图,坐地铁去中国城吃晚饭了。

这些地方当然更是走马观花了,不过步行浏览一下也挺好玩的。一般我没到一地,都要走上半天,看看城市的街景,有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吧。百老汇大街从曼哈顿南端一直向北延伸,穿过最繁华的地段,直到北部破旧的社区,大概是纽约最长的一条路。南端的路两边镌刻着到访过的人物,最多的是什麽什麽船长率领什麽什麽号到此一游,后来逐渐出现大人物的名字,丘吉尔,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之类的。

华尔街其实只是一条很狭窄的街。为了防备恐怖分子的汽车炸弹袭击,街口都布置了阻拦设备。纽约证券交易所大门紧闭(周末),门口挂着巨幅星条旗。旁边有华盛顿的铜像,当年他就在这里宣誓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世贸大厦遗址已经看不到什麽了,但是看不到什麽也是看到了什麽,对不对?一个大坑,四周围着很高的铁丝网,可以看到下面有一些施工的机器,据说要建新楼了。铁丝网高处挂着关于911的种种介绍,在这一片空地上,已经感受不到当年的冲击了。在今天的美国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911的影响,几乎都是负面的,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如今United 93在全美热播,或许他们试图让人们记住英雄,而不是灾难。是的,记忆中只有悲惨遭遇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记住灾难不是为了自怜更不是博取一点同情,重要的是我们在面对灾难时又没有抗争的勇气,灾难之后有没有反思的勇气。我们这个民族在这方面还差的太远。Sorry,扯远了。走到布鲁克林大桥下的时候,本来已经很累了,可是这座桥实在是太棒了,忍不住还是走了上去。这大概是世界上第一座斜拉索桥,建成于19世纪末,据说很多意大利移民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桥现在看起来已经非常古老了,看上去也不如金门大桥壮丽,不过站在古老的拉索下,冥想当年马车如何通过这座大桥,非常有趣。从桥上可以俯瞰42号码头,据说那里的夏天傍晚非常热闹,是曼哈顿消暑的好去处。

曼哈顿中国城是我见过最差的街区,甚至还不如法拉盛的china town。不说建筑凌乱,甚至满街都是摆小摊的,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很难想象曼哈顿的繁华地段还有这样的街区,甚至国内的大中城市也没有这种沿街卖菜的场景吧,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晚饭后,我们告别了老戈夫妇,坐地铁去时代广场。不知道时代广场为什麽这麽有名,其实只是第7街和42街交界附近的一小块地方,甚至没有一个所谓广场模样的空地,如果一定要找一块的话,那就是马路上的一个小安全岛,上面可以容纳几十个人。不过时代广场晚上的确令人眼花缭乱。四周的高楼上布满了广告牌,液晶屏幕不断播放着各种时尚广告。置身于涌动的人流中,有些头晕目眩,刹那间有一种迷失在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之间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其著名的原因。我们迷失在都市之间了吗?

自由女神 - where can I find the free woman

http://www.cs.virginia.edu/~xj3a/personal/chinese%20website/2003_6_13_1.htm

刚到长岛的第二天,便去了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据说有次一个大陆观光团到纽约,想看自由女神,就问别人:“where can I find the free woman?”纽约人很是差异,回答:“Hei, guy, there is nothing free in new york!” 呵呵。

自由女神像在纽约港入口的自由岛上(Liberty Island),已经成为了美国崇尚自由的人文精神的象征。不过悲哀的是,这个冬冬是法国人送的,美国好像自己就想不出什么东西。1886年树立的自由女神像高达45米,表情庄严肃穆。这个神态很难模仿,因为我买了一个杯子,也是自由女神形象的,但是总觉得看上去比较猥琐,不如神像那么磊落了。看来是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乏。

去自由岛需要做船,等了好久的队伍,才上去。后悔买了便宜的,19块的船上人少多了,不用那么拥挤,还有导游解说,不过不及我也听不明白。到了岛上,觉得神像不如我想象的那么伟岸,不过对面的曼哈顿岛倒是为为壮观,可以看到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可惜世贸双塔已经不复存在了。神像是浅绿色的。911以后就不能登上去观光。这时候天色阴沉,下起来雷暴雨,在翻滚乌云的笼罩下,自由女神像更加显得巍峨、高大。我在岛上买了一杯“自由女神苏打水”,其实就是一个形状象自由女神的杯子,装上可乐。手法不见得高明,倒是有点不伦不类的。这让我响起来国内乐山大佛的杯子装茶喝,也算因地制宜,发财致富。

岛上有望远镜,可以投币,但是天色阴霾,看不见什么,只能遥望曼哈顿和边上的一座大桥,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桥。回来的时候,一个哥们穿着黑衣服,戴着墨镜在船顶淋雨,非常cool。很像Matrix的基努李维斯。

纽约啊~还真是让人出乎意料

http://blog.bcchinese.net/simple/archive/2005/01/15/7844.aspx

第一天起床晚了:)11:30才出发,到达纽约已经是下午2:00了,找到了位于第七大道西20街上的chelsea international hostel, check in 之后,我就出门了,买了一张3天无限使用的地铁卡,第一站是林肯中心,位于此地的都市剧院建筑在晚上看起来很是灿烂,我左拍右拍近拍远拍加自拍之后,我的数码相机显示没电了?@-@ 怎么可以?我时代广场还没去呢?在路边的小店买了电池,四节5号电池5$,天杀的,抢钱!看看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原本想搭公车,可惜走来走去找不到站牌,最后还是回到了地铁站,到达时代广场站,出站后,我问了一个成千上万个到纽约看时代广场的人都问过的问题:请问时代广场在哪里?答案是时代广场根本不是我们的天安门广场这样的概念,这里根本就是第七大道和百老汇大街的交汇处的四周围范围,而百老汇也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建筑,根本就是百老汇大街,然后沿街的墙上贴着各大歌剧的巨型宣传画,沿街都有人兜售戏票,你要是买了票,看戏的又是另外的地方,总之纽约啊~还真是让人出乎意料。

时代广场根本就还是亮如白昼,沿街都是炫目耀眼的大型大型广告牌,行人摩肩擦踵,各个角落都有游客的照相机闪光灯在闪动,在NASDAQ的大型广告牌前,很多人都停下来拍照,我也不甘示弱,拍了两张外加失败的自拍照若干,旁边是一个蜘蛛人造型的人在揽生意,他身边的牌板上写着:跟蜘蛛人照相,请赐小费。我想给他拍照应该不用给钱吧,有很多人会和他拍合影,可惜就是想给他拍张照片也不容易啊,熙来攘往的人群,使得我所有的蜘蛛人照片都冒出来一个无名氏的侧脸,或者一个闪过的影子,纽约人已经对游客的相机麻木了吧!如果见有人照相就停的话,估计上班会迟到。百老汇区可以看到“歌剧魅影”、“狮子王”、“美女与野兽”等等的著名歌剧宣传画。在时代广场的某条街上,我还俨然看见了我们的999胃药广告,这也是我唯一在时代广场林立的广告中看见的国内广告。然后就在这个时候,我的电池有没电了,没有办法,秉持着观光客的基本原则,到过看过拍过,我只好又在这里买了一次5$的电池:(。

其实我在时代广场最开心的时段应该是在玩具城里面的时光吧,进去玩具城,除了一层的海星形状的摩天轮是很多小孩子在玩,其他的部分根本就是大人的天地,我转到芭比娃娃区的时候,两个真得不算年轻的中年男人就看这些doll看得很开心地笑出来=_=,而在一些常规的玩具区,也就是熊啊、猫啊、狗啊什么的,也都是大人们在买,而且还用个小推车,买得不亦乐乎的样子。侏罗纪公园的门口是一个巨大的恐龙造型,有一层楼高,居高临下地看着地上的人们,偶尔还从喉间发出低沉厚重的嘶吼声,虽然明知是假的,可是我实在是个没胆的人,我猜我一定是在无意识间流露出了惊恐的表情,反正匆匆要撤的时候,身边的人一脸的笑;有一个区域更可爱,叫做糖果天地,里面所有的造型都会让你想到奶油、一团一团的奶油,粉色的、乳白色的、黄色的、很多用品的形状也都做成甜品的样子,像甜筒冰激淋啊、棒棒糖小姐啊都是非常可爱的,我在芭比娃娃区也流连了很久,也总算见识到了以前我很不以为然的芭比娃娃,每种娃娃都有根据各自气质搭配的发型、服饰、鞋袜、手机、化妆盒等等,娃娃分为运动型、淑女型、公主型、时尚型等等,那些饰品也做得非常精致,连我都很被吸引地看了好长时间。逛玩具店还有一个感觉就是美国的玩具产业和电影产业联系很紧密,各种电影形象都可以在玩具店的各个角落找到,不用说侏罗纪公园了,在糖果天地的门外墙上就是一个经典造型的蜘蛛人形象,此外还有外星飞行器等等。

我在游戏机前停留的时间也蛮多的,因为根本没有店员前来关照,感觉很自在,可惜不懂游戏规则,也不想认真去看,随意地按动控制按钮操作,当然是惨败收场,不过真的是很开心!从玩具城出来已经是晚上8:00了,慢慢地向地铁站走去,远远地看到一座教堂形状的建筑,开始还以为是教堂,走近看才发现就是鼎鼎大名的媒体公司派拉蒙,真是cool啊!

第一天的纽约印象就是街道很窄,楼层很高、行人很多、街上很吵。大街上到处都是冒热气的井盖,行人闯红灯的劲头超过北京,比我勇!在这里等绿灯的就是游客,还有就是随处可以看到警察,最后的纽约印象就是晚上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汽车声、警笛声,好像在看电影一样,可惜我太累了,这么吵杂的声音也没有妨碍我很快地进入梦乡。我的第一日纽约行就到此结束了。

自由女神像 Statue of Liberty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Statue de la liberté),又称“自由照耀世界”(英语: 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法语: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位于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

  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它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并揭幕。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00多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现在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

  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

  小贴士:开往利伯蒂岛的渡船总有排着长队的人群,进入塑像区的瓶颈一带也总是人群拥挤。可坐电梯到垫座顶上的了望台,这儿是理想的观察地。还可登高12层(共有168级台阶),到达塑像顶端。但是,海拔305英尺(约92.964米)高的火炬并不对观众开放。

  交 通

  从城中区出发,可搭地铁1或9线至South Ferry站,或者在4、5Bowling Green站,亦可搭M1、M2在炮台公园市下车。再乘渡船前往自由岛。游览船时间: 09:15~16:30 每一小时(7,9月有每30分),需要时间:单程15分(乘船港:纽约港)

  小贴士:建议坐早班的渡船,一般是半个小时到45分钟一班,尽量避开高峰时段,比如周末,假期。乘游船可以免费在Ellis 岛上停,但是如果搭末班船的话,就只能上自由岛了。

  费用:大人$10(包括往返渡船费用),儿童、老人$5

  开放时间:每天9:00~16:00、圣诞休息

华尔街 Wall Street



  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11米,是英文“墙街”的音译。全长不过三分之一英里,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但是,世界最大的银行大厦,除了大通银行之外,纽约股票交易所(Stock Exchange),美国股票交易所,以及收藏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时的史迹的国立纪念馆、联邦厅等,都在这条街上。

  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建筑一堵土墙,从东河(the East River)一直筑到哈德逊河(the Hudson River),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因而得名Wall Street。后拆除了围墙,但“华尔街”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然而,它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美国摩根(Morgan)财阀、洛克菲勒(Rockefeller)石油大王和杜邦(E.I.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在这里。

  地址:40 Wall Street New York, NY 10005

联合国总部 The United Nations



  著名的联合国大厦(The United Nations),550英尺(约167.64米)高,由一组建筑师花了六年时间设计完成。总部由四幢大楼组成:大会堂、会议大厦、39层高的秘书处大楼和达格·哈马舍尔德图书馆。达格·哈马舍尔德图书馆是1961年增建的。这个建筑群由美国人华莱士·哈里森和中国人梁思成等11名国际建筑师设计,于1952年10月正式落成使用。

  四个建筑物构成的联合国总部沿着East River横跨了第42大街到第48大街的整个地区。这四个建筑物分别是事务大楼、会议中心、国际联合总会和哈莫斯克罗得图书馆。在此地总共有5000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参观时间是每天9:00至16:45,每隔15分钟一次,参观所需时间大约45分钟。拥有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俄语、汉语及日语导游。禁止穿着无袖上衣及短裤进入。一月至二月的周六、周日不可参观。最好的地方当属地下一层购物中心,这里陈列着世界各国的艺术品供购买并且免税。只有在这里的邮局才可发行的每年五套邮票十分受欢迎。

  在联合国大楼的 1 楼内设有服务台,提供联合国的介绍行程,时间约 45 分钟,有 20 种语言可供选择,要听普通话亦可,这个大厅内设有许多各会员国赠送的艺术品,可以好好地欣赏一番,另外,千万不要错过楼下的礼品部门,里面有世界各国的特色娃娃。提醒你!这里的安全检查颇为严格。

  联合国容许观光客依到达先后次序入内参观会议情形。参观导游团要一个小时。大楼包括秘书处大楼,穹顶的联合国大会堂,以及这两处之间的下属的会议厅。有票的人都可以参加联合国大会和理事会的会议——开会时间在上午10点半至下午3点半之间。领票是根据先到先拿的原则,不收费。

  交 通

  M15,17,42,50,104线公共汽车,地铁格兰德中心车站

  地点:First Avenue New York,NY 10017

  门 票:成人$6.50 学生/老人$4.50 儿童(5~14岁) $3.50

  开放时间:每天上午9点15分至下午4点45分;1-2月份:星期一-星期五:上午9点15分至下午4点45分。导游收费。

中央公园 Central Park



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不只是纽约市民的休闲空间,更是全球人民所喜爱的旅游胜地。1850年新闻记者威廉·布莱恩特在《纽约邮报》上进行公园建设运动之后,1856年Frederick Law Olmsted和Calbert Vaux两位庭院设计师建成了此公园。中央公园坐落在摩天大楼送礼的曼哈顿正中,占地843英亩,是个纽约最大的都市公园,也是纽约第一个完全以园林学为设计准则建立的公园。



中央公园以第59大街(59th St.)、第110大街(110th St.)、5路(5th Ave.)、中央公园西部路(Central Park West)围绕着,里面设施浅绿色亩草地、树木郁郁的小森林、庭院、溜冰场、回转木马、露天剧场、两座小动物园,可以泛舟水面的湖、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等等。公园里有一座称为草莓园的(Strawberry Fields)公园是纪念约翰·列南的和平公园,由此可见从世界各地来的各种花卉。中央公园经常可以在电影以及电视剧看见,如电影《爱情故事》(Love Story)等。

  访客导游所(Visitor Information Diary)座落于65th St.在儿童动物园和圆型休息后之间。由于建筑本身是维多利亚风格的,因此很容易找到。在这儿可以买到中央公园的地图($2),还能索要季节活动日历(Central Park Calendar)。

  中央公园动物园(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Canter-Central Park Zoo)座落在65th St的儿童动物园和Fast Drive。虽然动物的种类不多10:30~17:30(11~3月 10:00~16:,但在周末有海洋标本展,可以看到企鹅、猴子、白熊等动物。开馆时间:星期一-五 10:00~16:30;星期六/天/ 假日30) ;门票:成人$2.50 老人(65岁 以上) $1.25 儿童(3~12岁) 50cent

  Wouman Memorial溜冰场(Wouman Memorial Rink)从访客导游所往南走,在62nd St.的正中间就是溜冰场。在这里,10月以前有滚轴溜冰和高尔夫,冬天可以溜真冰。

  温室花园(Conservatory Garden)它位于5th Ave.和105th St.的交汇点上,有喷泉的吣花园是夏天举行室外婚礼的著名场所。这里有丁香,昔花、天竺葵等多种植物,每逢周日还有免费的园内观光。开馆时间:08:00

  Trolly观光(Trolly Tour)是指乘坐有轨汽车在90分钟里游览广阔的中央公园。可以在位于5th Ave和60th St交汇点的Grand Army Plaza买票,若能事先预订就更好了。出发时间:每日3次(10:30, 13:00, 15:00) 星期六/日不运行;门票:成人$15 学生/老人$13 儿童$7.50 ;地址:从50th St.到110th St. 从5th Ave.到8th Ave.New York, NY

洛克菲勒中心 Rockefeller Center



洛克斐勒中心号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都市计划之一,这块区域占地22英亩,由19栋建筑围塑出来的活动区域,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也开启了城市规划的新风貌,完整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中城继华尔街之后,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DOWNTOWN」。洛克斐勒中心几乎是费理斯画作的完美呈现,包括建筑群的分布与高低的配置,第五大道旁较为低矮的国际大楼缓缓起伏到第六大道旁最高的奇异电器大楼(69层楼),交错横贯之间的是供市民使用的广场“海峡花园”(Channel Garden)、“下层广场”(Lower Plaza)等,这座迷你的小都市每天可容纳25万人次上班、观光、消费。下广场更引人瞩目,那是城市的和平绿洲,飘扬着联合国的159面彩旗。在广场与5号大道之间的人行道两侧,呈现的是一个又一个的花圃。



严格来说,洛克斐勒中心区域涵盖第五大道至第七大道,介于47街至52街之间,区内涵括餐厅、办公大楼、服饰店、银行、邮局、书店…,甚至还有地下铁通道贯穿连结,建筑师聪明地利用大楼间的广场、空地与楼梯间制造人行流动的方向,让一天超过25万的人潮在此穿梭无虞。

  旅游贴士:

  洛克菲勒中心是由美国20世纪初最大的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建造的,其中主楼高260米,共有70层,楼顶上是著名的观景平台,可以鸟瞰曼哈顿全景。由于洛克菲勒中心是由大块石灰石建成,站在观景台上,脚下就是巨石垒起的“山”,因此观景台又被叫做“巨石之顶”。观景台的四周是2米多高的玻璃安全围墙,在天气晴朗时视野可及130公里,曼哈顿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从10月到次年4月,广场成了溜冰场;在暖和的月份里,又成了夏日花园,花园的核心处是一个18英尺高的普罗米修斯铜像,头像顶上有金色的花瓣——正于城市里最漂亮的雕像一争高下。当然,中心里最瞩目的是70层的洛克菲勒广场摩天大楼。这个建筑楼群位于5号和6号大道之间,从47号大街延伸51到号大街。娱乐中心的市无线电音乐厅,有世界一流的艺术家登台表演。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电视网络节目就是从这儿的工作室播出。

  交 通

  地铁:洛克菲勒中心

  地址:西47-52号大街,位于第5大道上

纽约时报广场 Times Square



纽约时报广场(Times Square),原名“朗埃克广场”(Longacre Square),又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常误译为“时代广场”。时报广场得名于《纽约时报》早期在此设立的总部大楼,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一块街区,中心位于西42街与百老汇大道交会处,东西向分别至第六大道与第九大道、南北向分别至西39街与西52街 ,构成曼哈顿中城商业区的西部。这是纽约剧院最密集的区域,1920年开始时报广场五光十色的年代,以时代广场大厦为中心,附近聚集了近40家商场和剧院,是繁盛的娱乐及购物中心。

  纽约通常称公园为“广场”,而这里既不是公园,也不是四方形的广场,而是一块三角地带。在这里,无论白天和黑夜,你都可以被那些巨幅的电子广告牌招引,随着平均每天约七万人次的高密度人流,插足摩肩进入这块三角地,感受那疯狂膨胀到无限的缤纷世界。跻身广场,涌动的是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流;展示的是一个没有舞台的舞台,没有导演但比导演出的还要绚丽的世界时装模特秀。这里又同是百老汇剧院集聚的中心地。无数演员都以能在百老汇剧场一展演技为荣。

  其中常能看到一种专供游人游玩的三向轮的脚踏车,载着疯狂吆喝着的时尚红男绿女从街头呼啸而过。抬望眼,夹街的高楼,无数巨幅电子广告牌24小时不停息地、以数秒钟的速度变换着艺术精致的广告短片。似乎是华尔街老板们着意借这块三角地在疯狂而又极富艺术地张扬他们的豪富。那半园柱型的NASDAQ巨幅广告,不停地变幻着黑蓝红的冷热面孔。又似乎在告示着这世界金融中心的股市莫测风云。广告的商业金融气息与高科技艺术手段在这里得到完美的统一。它的功能已经超出了诱人掏出腰包的本意,又已成为艺术精品制作大师在这里频频竞秀、一争高下、不断推陈出新的舞台

美国十大旅游城市系列之:纽约篇(组图)

http://www.sinovision.net/news.php?act=details&col_id=5&news_id=47851


“如果你爱她,请带她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请带她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十多年前,一部《北京人在纽约》将美国这个名字深深烙在了许多中国人的心里。

  纽约市是美国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世界第十三大城市,位于美国大西洋海岸的东北部,纽约州东南部。一个多世纪以来,纽约市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纽约市是一座全球化的大都市,并直接影响着全球的媒体、政治、教育、娱乐以及时尚界。纽约与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并称为世界三大国际都会。

  纽约市座落在世界上最大的都会区——大纽约都会区的心脏地带,是国际级的经济、金融、交通、艺术及传媒中心,更被视为都市文明的代表。此外由于联合国总部设于该市,因此被世人誉为“世界之都”。纽约市还是众多世界级博物馆、画廊和演艺比赛场地的所在地,使其成为西半球的文化及娱乐中心之一。由于在二十世纪初,纽约对外来移民来说是个崭新的天地,处处充满机会,因此纽约常被暱称为“大苹果”,便是取“好看、好吃,人人都想咬一口”之意。由于纽约24小时运营地铁和从不间断的人群,纽约又被称为“不夜城”。而“哥谭镇(愚人村)”这个昵称则出自于美国小说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在1807年写的小说。

  曼哈顿是纽约市的中心区,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占纽约市总面积的70%,人口150万人。纽约著名的百老汇、华尔街、帝国大厦、格林威治村、中央公园、联合国总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都会歌剧院等名胜都集中在曼哈顿岛,使该岛中的部分地区成为纽约的CBD。曼哈顿主要分布在该区内曼哈顿岛上的老城(Downtown)、中城(Midtown),著名的街区是格林威治街和第五大街。这里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大公司总部云集,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

  纽约也是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代表性的建筑有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以及后来的世界贸易中心(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而倒塌)等。帝国大厦和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均有100多层,它直耸云霄,巍峨壮观。纽约也因此有了“站着的城市”之称。

  纽约还是美国文化、艺术、音乐和出版中心,有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和艺术中心,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和一些有影响的报刊、通讯社的总部都设在这里。

交通

  纽约市为美国最大、最拥挤的城市,亦为世界上最大的大型都会区所在,因此该市的交通流量十分庞大。每逢尖峰时段或假日,经常会有大量人潮、车潮流动于市中心曼哈顿内或五大区之间,经常导致市区内各重要干道及重要的连外桥梁,出现交通阻塞的情形。

  纽约州、新泽西州、与康涅狄格州有著大量的通勤上班族,每天对大纽约地区有著非常大的运输需要,这更使得大纽约地区拥有全美国最发达的大众运输系统。而相较于美国其他大部分都市(尤其是洛杉矶)以车代步的交通方式,纽约人主要是搭乘公车、地铁及渡轮上下班,而其中,纽约地铁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运输系统之一。此外,目前亦有可以共通使用于纽约地铁与公车之间的磁卡票证系统——MetroCard,是纽约市政府为了推广大众捷运交通而实施的乘客优惠制度。由于这项改革使纽约地铁与公车间的转乘更为方便,因此广受市民及游客欢迎。在1997年该卡当发行不久时,纽约大众运输系统的乘客人数就已经达到了2700万人次。

  此外,由于纽约市境内河流港湾错综复杂,因此桥梁及隧道数量众多,是其一大特色。这些桥梁及隧道对纽约的发展贡献甚钜,尤对四面环水的曼哈顿岛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桥梁是民众往来市中心(即曼哈顿)及郊区间的必经通道,隧道亦然。但每逢上下班尖峰时刻,桥梁和隧道反而变成了交通瓶颈。

  除了都会区内交通发达之外,纽约市与全美各地的往来亦十分频繁,透过发达、复杂的铁公路网,纽约居民得以更快速、方便的往返全国各座都市。此外纽约也由于地处美国东北部,距离欧洲也较近,又接近全球最繁忙的北大西洋航线,故不论是与欧洲各地间的空运及海运交通,均十分繁忙。

  气候

  纽约的气候一般认为比较温和,但实际上,在季节转换时,许多游客不免感到遗憾:一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0度,七月份则潮湿闷热,平均气温达摄氏26度。因此,4~7月是到纽约旅游的最佳时间。

  纽约的四季非常分明,春天看得到路树冒新芽,夏天也会出现30度以上高温,午后也偶有阵雨;秋天树梢的枫红会明白告诉你秋天到了,而冬天零度以下的冷和雪让雪衣发挥大作用。